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王廷永
春节期间,笔者下井不难发现,在某些通风巷道、机电硐室、采掘磧头乱七八糟地挂着许多自救器,甚至有员工下班时,把离工作地点较远的自救器忘了随身携带出井,发生丢失现象等不安全因素。这必须引起我们矿工和各级安全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重庆能源集团公司石壕煤矿救护队长认为:“要想多挣钱,必须保安全”。要想保安全,我们首先要爱护自己的安全仪器——自救器。因为他是每一矿工的第二生命。因此,请你上、下井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真正使自救器起到防灾减灾,达到自救、互救的作用。
2010年12月10日上午9:05分,石壕煤矿南1634回风巷320米处发生火灾,大火和浓烟将长达600余米的巷道无情地从中间分隔成了两段,将正在工作面指挥大家生产的副队长江波等8名矿工“封堵”在工作面这边的巷道内。为了尽早脱身和保护好自己与员工们的生命安全,江波等人立即采取利用在现场的压风自救器呼吸,等待矿救援队伍的安全救护。在灾后的其他员工,发现巷道出现烟雾,立即随身携带的压缩氧自救器进行自救的措施。
与此同时,在该矿中队长蒋光辉的带领下,3名救护队员备足救护自救器和一小时氧气呼吸器,冒着生命危险,强行冲过火区,终将在工作面等待救援的四名矿工带上自救器成功救出,创造了全国救援历史上成功实现自救互救的人人间奇迹。
2006年11月夜班,石壕煤矿北1630综掘工作面的7名矿工,突然遭遇火灾事故的威胁。在生死悠关的时刻,在班长的带领下,他们熟练戴好自救器,用现场的灭火器灭火突围冲破大火,迅速撤出事故现场安全脱险。
综上所述,从该矿大量的自救互救的事实说明,我们在吸取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以及矿对各队自救器严格的管理使用规定,矿山救护队对自救器维护保养要求:携带自救器下井前,观察压力表的指值,氧气瓶的压力不低于18MPa;在作业现场配置好的自救器不要随意开启,更不要用力磕碰及坐压;平时各班安全员要打开自救器,仔细认真检查气囊是否破损、鼻夹口具是否脱落,外壳、背带是否完好;悬挂和摆放自救器的地方,要无腐蚀性气体,温度要在0℃以上,避免强光的直接照射;严禁与油脂混放在一起;检查、操作、使用自救器人员必须严禁油等安全规定。
因此,我们每一名员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爱护好矿工的第二生命——自救器。象爱惜生命一样爱护自救器,做好自救器交接班检查和记录工作,及时更换不合格的自救器,保证自救器随时台台完好无损,保障在事故的关键时刻用得上,真正起到自救器救护矿工生命安全的作用。
201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