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89|回复: 0

官二代问题不能指望官一代

发表于 2011-2-17 14:29: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几年来,媒体不断揭露饱受权力庇荫的官二代,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官二代受关照几乎是家常便饭。脸皮厚的官员,直接把子女安排成自己的‘接班人’也无妨;倘若还有些羞耻之心,普遍的做法是单位与单位之间交换关照……

年纪轻轻就成为社会栋梁,历来被视为一个人的骄傲,如今却可能传为社会丑闻。24岁的女孩王圣淇,工作不到三年就当上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真可谓天纵之才。奇怪的是,她不仅没有被当作励志典型来报道,反而在网友偶然发现成为新闻人物之后,很快就从网络上消失了,留下大量“你所访问的网页不存在或已删除”。

网民猜疑此女提拔非因才能出众,乃是某市长千金之故。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回应称,任命是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的,是校方有意识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并否认了王圣淇为官二代的说法。既然连官二代都不是,心虚的应该是错怪才女的网民,而网民断无要求各网站统一删帖的权力。帖之不存,其可怪也欤?本来还在质疑与解惑中探寻的舆论,突然之间只剩下一个答案:的确有不可告人之事。即便被冤枉,那也是活该。

这不过是 “官二代现象”的又一个疑案而已。近几年来,媒体不断揭露饱受权力庇荫的官二代,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有些地方竭力辩解,辩解的理由不外是“严格按照规定”。然而,不少地方被揭发出来的“规定”,原来就是“照顾干部子女”的红头文件。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官二代受关照几乎是家常便饭。脸皮厚的官员,直接把子女安排成自己的“接班人”也无妨;倘若还有些羞耻之心,普遍的做法是单位与单位之间交换关照,比如公安局的干部子弟进检察院,检察院的干部子弟来公安局,谁也不敢怠慢谁。

为什么要这样做?被媒体追问时,人事部门使用得最多的理由是“维护公务员队伍的稳定”。由于社会资源向权力部门的大量倾斜,当官的好处多如牛毛,大量的社会人才挤破脑袋也要钻进公务员队伍,该队伍何愁不稳定?真正的原因是权力不用白不用。在权力普遍地不受制约的情况下,官员们不为下一代谋好处,反倒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中国有重视家族关系的传统,一个连大吃大喝这种小事都肆无忌惮的官员,凭什么不为子女工作这样的大事拼尽全力?

事实上,被网民“人肉搜索”曝光的这些官二代问题,不过是一些权力不够大的基层官员的作为。某些被网民们呼吁出来管一管的更高级官员,则早把子女送到国外一流大学镀金,回国后再通过权力为他们谋一份美差。他们掌握数目可观的社会资源之后,还一跃而成为媒体明星,宣称牢记父母教导,全靠自己打拼。很多底层官员看在眼里,妒在心头,虽然不会影响队伍稳定,却未必死心塌地、言听计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权力用尽,好处捞足。不劳而获的官二代蔚然成风,就是一种必然现象了。

大凡发现这种问题,网络往往群情忿然,专家们就出来呼吁严格按照规矩办事。其实更应该追问的是,这些规矩是谁来决定的,是怎样决定的?假如规矩不对,有什么办法予以纠正?官员们的自查自纠,难免惺惺相惜,官官相护。而且那些陈腐的提拔规定,本身也有抑制人才成长的问题。

通过删帖等方式来掩盖问题,不是明智的做法。等于激化矛盾,也让一些清白的官员蒙上不白之冤。中国社会发展至今,公平正义的焦虑已成为一个症结。只有革新权利思维,进行社会改革,推动社会公正,而不是在既有的繁文缛节上修修补补,才有希望既消除民怨,给底层民众以上升通道,又让公务员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让官宦人家有出息的子弟坦然露脸。(长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