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359|回复: 0

“基层闲人”是如何造就的

发表于 2021-11-3 14:24: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基层闲人”是如何造就的

  近日,《半月谈》一则报道为五种“基层闲人”画了像:上推下卸的“二传手”;升迁无望的“老前辈”;得过且过的“隐形人”;有苦难言的“背锅侠”;徒劳无功的“大头兵”。以我对身边基层人士的观察,这一画像颇为传神,其中讽意也颇为到位。

  这一报道指出,如今在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工作事务杂、体量大,忙闲不均、人员闲置的现象依然存在。有少数干部目标不清,对考核任务漠不关心,卸掉拼劲的同时也放下了责任。如何正向引导基层干部的干劲和热情,成为一大现实命题。

  基层之忙,国人多有了解。其实,“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基层很难养闲人。我们所理解的“基层闲人”的要义,不在“闲”,而在“混”“糊”“拖”。

  “基层闲人”形成为数不少的人群,说明干部淘汰机制出了问题。五种“基层闲人”的形成机制均指向一个耳熟能详的句式: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潜台词是“你能把我怎么样”。这更像是一种破罐子破摔,并且自我画出了一条“容忍线”,那就是我可以“变坏”,但你不能拿我“开刀”。当管理者真的容忍了他们,也就等于为日后继续产生闲人打下了基础。因而必须严明制度,且让制度长出牙齿,形成不敢“闲”、不能“闲”的震慑,让不称职者离场。对此,尽管有些闲人会满腹辛酸,但制度不为个体准备“躺平”弹性,这是刚性要求。唯有这样才能大大减少一拨儿闲人。

  值得注意的是,闲人受惩,不等于诱生闲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这一问题主要是考核不公、不科学。正如有人在跟评中指出的那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甚至不干的比干的升职还快;有时干多错多,有好处就抢,没好处就推,最后让大家都不想干了。这是导致大多数“被动闲人”被催生的根源性问题。

  分析这五种闲人,可以分成两个“阵容”,一个“阵容”是虽闲而获利的,另一个“阵容”是闲而无功的。前者以多数“二传手”为代表,能“二传”的前提是拥有“传”给别人的权利;后者则顾名思义是在基层不受重视、难获公平对待的人员。也就是说,同样是闲,闲的境遇和后果却大不一样。显然,这种局面说明基层评价体系出了问题。正向引导基层干部工作热情的深层含义,是用科学公正的评价制度和机制衡量每个人的工作,奖优罚劣,重用踏实肯干的能人。必要时,可以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帮助评价体系“看准”干部。如果任务分配机制和考评机制存在漏洞或硬伤,则有必要及时予以调整和改良。

  基层是地方评估成绩的“一线基地”,也是干部升迁的第一通道,对基层成绩和干部的评价马虎不得,更“歪”不得。让基层真实情况成为上级权衡、决策的依据,让想干事、能干事者拥有正常的、宽阔的上升通道,坚决抵御用人、察人、评价人等方面的不正之风和含混、敷衍做法,改变基层散漫作风至关重要。(伍里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