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回复: 0

15年运维零事故 这位电网“医生”专治“未病”

发表于 2021-11-3 15:29: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科技日报
        “这个新型电缆线芯对线器,解决了传统逐根核对线芯过程烦琐、效率偏低的问题,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单。”李英锋一边演示对线过程,一边介绍新设备的应用效果。
  今年48岁的李英锋,是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铁岭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铁岭供电公司)变电二次运检二班班长。
  工作27年来,李英锋一直干的都是继电保护。“我的工作就是,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或异常情况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可疑就立刻发出报警信号。大家都叫我电网‘医生’,说我们专治‘未病’。”他说。
  李英锋带领班组维护的27座变电站继电保护定检率100%、一般缺陷与重大缺陷处理率100%、15年运维无事故。李英锋所在班组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辽宁省优秀班组等荣誉,他个人则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劳动模范等殊荣。
  研制出新型便携式直流电源
  认真,是几乎所有同事对李英锋的评价。
  每当班组遇到了技术难题,李英锋都会全程参与收集资料、问题调查等琐碎环节,严谨负责的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一次例行检修中,李英锋发现在接入外置直流电源时,现有的直流电源体积大,且性能不佳、效率低。
  “能否研发一个便携式的直流电源呢?”李英锋决定自己动手搞创新。
  白天有工作,李英锋无法抽身搞研究,他便在下班后留在单位查阅资料。没有设备,他就找来一些淘汰设备进行改装;有时资金短缺,他就跟妻子软磨硬泡,拿家里钱垫付经费……
  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一种新型便携式的直流电源研制成功。新电源克服了传统电源体积大、效率低等短板,而且既可作为临时备用直流电源,应用在小型发电厂、水电站,还可被用于二次回路中的仪器、仪表中。
  秉承对问题严谨探究和根植一线的工作作风,李英锋迅速成长为班组创新的带头人,并吸引更多的同事主动加入创新队伍。
  至今,李英锋已有28项创新成果,取得国家专利26项,省级科技奖励9项,撰写科技论文20余篇。其中,配电多功能应急抢修车研究项目于2015年12月获得辽宁省十大科技成果奖。
  让人人当讲师、人人做学生
  “今天,我就220千伏母线保护例行试验,跟大家一起讨论……”今年“十一”长假后的第一个班组例会上,李英锋班组成员、高级工程师牛春娇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试验经验。
  每到周一,李英锋都会带领班组成员展开研讨,有时讨论设备的运行状况,有时讨论检修时遇到的问题。
  “人人当讲师、人人做学生,每周一讲、轮流施教。”这是李英锋带队之道。为了完成“每周一讲”,大家都要精心备课,课后还要参与评课。
  “这种‘拉出来遛遛’的方式,无形中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并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李英锋说,目前他所在的班组已开展培训29期,班组成员的业务素养有了明显提升。
  “入职时,看到李英锋参与制作的《铁岭220千伏变电站母线保护例行试验》教学片,让刚走出校门的我们受益匪浅。”在国网铁岭供电公司员工王雪莹说。
  此外,李英锋还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编写成手册与同事分享。由他编制的《继电保护专业典型缺陷速查手册》,为工作人员检修设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其中展示的继电保护工作流程图还得到上级单位的肯定并推广应用。
  2017年,李英锋以“凝聚年轻优秀人才,攻克创新研发工作”为主题,成立了“英锋青创学社”(以下简称“创学社”)。选拔上来的青年员工,很快就挑起了单位的技改重任,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经由李英锋培养,入选“创学社”的员工中,有8人成为中层管理者和6人获评“优秀班组长”,在技能评定中11人被评为中级职称、6人获得技师资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