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24|回复: 0

国网嘉兴供电公司的“人才孵化工厂”: “三+”模式助力产业工人成长

发表于 2021-11-5 18:52: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手上路,技能为先。每当有新职工入职,国网嘉兴供电公司便会为其送上一套完整的“六法培训大礼包”:技师讲授、技术研讨、典型案例示范、设备模拟仿真、岗位实地培训。整个培训基本都会在被大家称为“人才孵化工厂”的周刚劳模创新工作室进行。直到培训结束,职工才真正迈出了技术工人成长路上的第一步。
  “人才孵化工厂”是周刚劳模创新工作室“三+”模式中“平台+”的重要载体。“‘平台+’‘竞赛+’‘跨界+’的‘三+’模式是我们工作室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三大法宝。”周刚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周刚介绍,“平台+”助力,“跨界+”合力,“竞赛+”聚力,合三为一,才能最 大 限 度地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以点带面的创新示范和引 领作用。
  作为国网嘉兴供电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平台,周刚劳模创新工作室人才、技术力量雄厚,截至目前,已获授权专利证书300余份,发表SCI、EI、核心论文100余篇,获评“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
  如何搭建人才培育的温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周刚劳模创新工作室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平台+助力’,用‘孵化小工厂’撬动‘职工大提升’,我们鼓励青年员工对当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及提出解决方案。”周刚说,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发掘及培育创新课题;对有价值的创新课题,制订项目申报计划,予以扶持立项,不断优化调整课题创新思路,确保取得高质量创新成果,最终实现成果的转化落地。
  据了解,“人才孵化工厂”参与主持的科技项目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一等奖、国家电网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30余项,成功转化4项成果,转化金额100余万元。
  闭门造车不如博采众长,通过“跨界+”交流是职工技术取长补短叠加质效的又一重要途径。在周刚看来,仅仅在公司内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不够的,更重要是“走出去”。
  周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内部组织跨部门专业培训交流500余次,牵头跨专业技术攻关63项,取得授权专利100余项;在外部连续多年开展科技创新与质量改进培训活动,与烟草公司、公安部门、高职院校、秦山核电、大庆油田以及30余个高新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合作百余次,开展科技知识讲座几十场,让科技创新理念得以广泛传播。
  除此之外,周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嘉兴“百年百项”重点工程建设,以“竞赛+”聚力,将各参赛职工从过去的被动执行,转向如今的主动参与,自觉投身到立功竞赛中来,让立功竞赛成为南湖核心区电网提升工程、嘉兴市域外配水市区分质供水工程等重大项目落地的助推器。在周刚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动下,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在各级比武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国网公司个人第一名、集体一等奖;省公司个人第一名、集体一等奖等奖项20余次。
  技能竞赛引 领工匠之风,比武建功提升职工素质,同时也为职工打通了“技能”和“技术”的人才通道。近三年,劳模创新工作室实现职工职称和技能提升98人次,高级职称普及率达到96%,所在部门班组长中同时获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的“双高”人才比例达90%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