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1|回复: 0

屡教不改必食苦果

发表于 2021-11-10 16:20: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南方日报
        工信部日前通报今年第11批部分手机应用违规调用通信录、位置信息以及弹窗信息骚扰用户等问题,共涉及38款应用,其开发者不乏一些知名的互联网头部企业,主要是超范围或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强制或过度索取权限等。
  今年以来,工信部持续加大对手机应用侵害用户权益的整治力度,先后三次组织对重点问题开展“回头看”,加之个人信息保护法已于本月初正式实施,都释放出了个人权益保护不断趋严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特别是行业头部企业依然我行我素,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合规性要求置若罔闻,着实耐人寻味。
  一些应用为什么顶风作案?主要还是违法违规成本偏低。现实中,一些应用收集个人信息的方式相当隐蔽,不能使人充分意识到风险。再加上用户个人维权费时费力,很少跟这些企业“较真”,导致部分开发者总是存在侥幸心理,企图蒙混一时,跟监管部门玩起“猫鼠游戏”。
  还有开发者总有一种“迷之自信”,认为能逃脱用户和监管的眼睛。殊不知,淡漠用户权益,久而久之影响的是品牌在用户心目中的口碑和认可度。近日美国社交网站脸书改名“Meta(元宇宙)”,稍微多了解一点脸书屡屡侵犯个人隐私的劣迹,就很难说这不是为了挽救越来越受争议的企业形象。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连续被卷入两任美国总统任期内的麻烦、被前员工曝出未阻止人口贩卖信息传播,恐怕换个“马甲”也逃脱不了被严厉审查的命运。
  可以预见,用户的个人隐私意识将越来越强,监管的篱笆也会编织得越来越紧,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倘若屡教不改,必将自食其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