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周大新,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奖、冯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中国好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有《周大新文集》19种21卷问世。
小说与欲望
我们很长时间把欲望变成一个贬义词,说到欲望就认为是指物欲、性欲,其实这是一个狭义的理解。欲望就是我们人根据本能产生的那些心理要求,应该说欲望是一个中性词,不带褒义也不带贬义。按照我们语文教学中给它下的定义,人类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它是一种正常的东西。这个概念的外延很广,期望、愿望、向往、希望、热望、渴望这些词语都应该是在这个概念上的延伸。
欲望对人自身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人类进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政治、经济、战争、宗教、艺术、教育,其实都是人类欲望启动的结果。比如打仗,就是作战双方欲望的冲突。你想要这块土地,我也想要这块土地,和平谈判解决不了就诉诸战争。还有我们经商,你想发财,我也想发财,大家就组建一个市场在里面互相以物易物,或用货币来购买物品,这样就造成了商业的繁荣。政治更是这样,大家组成人类社会以后,总得有人来管理,把大家的欲望统一到一个都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宗教呢,是为了满足大家安妥心灵的欲望,为了抚慰人们的心灵而创立的。比如伊斯兰教的信奉者认为是真主在安排我们的生活,佛教的信徒认为释迦牟尼能救我们走出苦难的世俗世界,耶稣是基督教的信奉对象,所有信基督教的人都认为基督能拯救自己。让灵魂安宁的欲望促成了宗教的出现。
印度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你可能就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所以我们对欲望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大胆说出来,作为作家要对它进行仔细的观察、审视然后加以表现。
人类的欲望分很多种,按心理学家们的分类,有以下这么几类,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也可以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分类。其一是生理欲望。食欲,性欲,与穿得漂亮、住得宽敞、行得舒服紧密相连的物欲、金钱欲。人要买车、买房、买衣服必须有金钱,所以人们都有获得金钱的欲望,这些都是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欲望。
其二是安全欲望。希望生活能安全、稳定、自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人生活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而且享有自由。
其三是社交与归属的欲望。大家在一块交往,希望获得友情,愿意从属于一个圈子和组织,从中获得温暖;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获得爱情,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
其四是尊重的欲望,包括自尊、他尊和权利欲望。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这个自尊的欲望其实大家稍微体会一下,都能感受到它在我们心里存在着,有时候宁可不吃饭也不求人,这就是自尊。他尊,就是希望别人尊敬自己,这个也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在一些公开场合,如果羞辱了一个人,那么羞辱人的人,可能要付出代价,特别是在底层老百姓中,有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斗殴甚至会伤人。为了实现他尊这种欲望,人们都希望获得一定的权利,所以权利欲望其实是他尊欲望的延伸。
其五是自我实现的欲望,即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使自己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的欲望。这个大家也都能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其实就是自我实现的欲望。
其六是求知和审美的欲望。每个人都想多学点东西,还希望看到美的东西,找对象时,女的希望找个比较帅的男朋友,男的希望找个漂亮的女朋友,这种对美的欲望男女都有。我们平时看画展、看摄影展览,其实都是这种审美欲望的一种外现。
其七是变态的欲望,如自虐欲、施虐欲、破坏欲等,这些都是非正常的欲望。像希特勒,这个人非常奇怪,他特别爱看折磨犹太人的纪录片,他让他那些下属把折磨犹太人的行为过程非常仔细地用电影胶片记录下来,他在晚上看,看这种片子他觉得非常快乐。这就是一种变态的欲望。还有在两性性行为过程中,自虐、施虐的欲望都属于非正常的欲望,我们把它称为变态的欲望。
小说作为表现人的艺术不能不与人的欲望发生关系,在二者的关系上,我想讲六个问题。
一、世上所有的小说其实都在写欲望,不同的只是所写欲望的种类。
我们拿到一本小说,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写的是欲望,不同的只是写的欲望的种类不同。有的小说写的是这种欲望,有的小说写的是那种欲望。不是在写生的欲望就是在写安全的欲望,不是在写社交与归属欲望就是在写尊重与权利欲望。不是在写自我实现的欲望,就是在写求知和审美的欲望,不是写正常的欲望就是写变态的欲望。
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像《红楼梦》,它写的其实是人们欲望的释放过程,及欲望在与社会碰撞中被毁坏的过程。宝玉的最大欲望就是和他的林妹妹相爱,黛玉的欲望是跟宝哥哥在一起,但是最终这两个人的欲望都没有得到认可,被撞得粉碎,出现了悲剧。小说中对其他人物的欲望也都写得很精彩,他们欲望的释放过程中彼此欲望发生的碰撞,及与社会现实发生的碰撞,曹雪芹都把它精彩地写出来了。
再就是莫言的《檀香刑》,大家都知道,可能也都读过。他把封建统治者利用人类变态欲望折磨同类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亮出了专制权力和人性中最黑暗的部分。
还有就是今年获诺奖的莫迪亚诺,他的不少小说已经翻译过来了。好多年前就翻译过来的《暗店街》,把一个得了健忘症的、名字叫居伊·洛朗的男人,他要寻回自己过去真实身份的欲望写得非常精彩。他忘记了自己的过去,他有好多年不知道自己是谁,后来有一个私家侦探把他收留下来,让他帮助办一些事情,他只记得这些年的事,过去的事他都不记得了,他是谁,他从哪里来,他曾经和谁结过婚,他都不知道了。莫迪亚诺想用这个小说来暗示法国被德国占领那一段生活非常黑暗,那对法国人来说是一段非常黑暗的时期。法国人都不想记住这一段历史,他是在暗示这种欲望。
所有的小说你只要仔细分析,都会发现作者是在写欲望。
二、人的所有欲望都可以进入小说,只要经过审美观照和处理,对每一种欲望的表现都可能出现小说精品。
不把人的某一欲望放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审视。没有经过审美处理,只是赤裸裸地呈现人的原始欲望,既不能给人带来美感,也不能促人思考,给人带来启迪和希望。
食欲,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欲望,写好了可以让人看见人在一定时期的生存状况和生命的美好。如张贤亮的《绿化树》,把男人的饥饿和女人的良善放在一起写,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闪光。大家知道张贤亮当年在西北劳改,饥饿是他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他后来写了这么一部作品,写得很精彩,唤起了很多人对饥饿的记忆。我当年读这部作品的时候,也一下子想起来自己在1960年陷入饥饿的状态,在河南我老家那个地方,我有十八天没有吃过一粒粮食,全是吃榆树皮、红薯藤一类的东西,也吃玉米棒子芯。我看他这部作品,一下子唤起了自己对饥饿的记忆。张贤亮在书中写女主人公为了使男主人公能吃点东西,宁可献身去从另外一个男人那儿弄食物,写这个女的对爱的那种执着和真诚,让人读了非常感动。人的食欲若写不好,也能让人对人类自身产生失望、绝望和厌恶感。我读过一篇作品,写人饥饿时吃自己孩子的过程,让我看了痛苦不已。作品讲一个小女孩十一二岁,有一个弟弟,大概五六岁,妈妈已经饿死了,妈妈大概是因为把东西都让给孩子吃,所以自己先死了,留下一个丈夫和两个孩子。这一天这个女孩说,爹,我出去找点吃的。她爹说你去吧。女孩又说,爹,你把弟弟照看好。等她回来的时候,发现爸爸在灶前坐着,正在啃骨头,她说,爸你在啃什么,她爸慌忙把骨头往灶肚里塞。她问我弟弟呢?家里房子很小,她没见弟弟,父亲支支吾吾的。女儿后来看明白了,知道父亲把弟弟吃了。这种写法就把人重新还原成动物、还原成野兽,当然作品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可实在是没有审美价值。我看了以后,真是难受不已,这么长时间,我都还在记着这个事,它给人的刺激实在是太强烈了。还有大家知道人类的吃相其实是不好看的。我跟一位科学家有一次在做电视节目,中间休息的时候,主办方送来了盒饭让大家吃。我们正吃着,一个记者举起相机对那位科学家说,我给你拍个照片吧,未料那个科学家见状非常愤怒,叫:你怎么这个时候拍照?人吃饭时是最丑的时候,拍这有何意思?我觉得科学家发火有点过分了,待记者走了以后我问他:你态度怎么这么激烈?他说人的吃相本来就难看,加上今天我饿了,吃的时候肯定不好看。后来我想想他说得对。我们现在为了让食欲看上去美一些,生了很多办法,一个是把餐具弄得漂亮一些,一个是把吃饭过程仪式化,让大家围着一个桌子坐,摆上餐巾,站起致辞,微笑碰杯,说话低声,轻声咀嚼,小口喝汤。特别是在西方,人们把东西都搅在叉子上往嘴里面一放,然后绷住唇,吃得几乎没有声音,看上去非常优雅,让人感觉到一种美。我在没当兵的时候,去水利工地当过民工,跟民工一起吃东西,那是看谁吃得快,盛一碗饭端出来没走几步就吃完了。我们河南人吃面条,就像吞的一样,一大锅饭,一大锅面条,你要吃得慢很可能只能吃两碗,吃得快能吃三碗。干活非常累,都是恨不得赶紧把它倒进肚子里算了。今天你们都没有尝过饿的滋味,可能我讲的你们很难理解。那时恨不得把食物赶紧抓到手里,三几下塞进肚里面最好,根本不去尝味道。为了从锅里捞出面条到碗里,大家都围着锅,后面的人越过前面人的肩膀去捞面条,有人把面条捞出来,面条断了,一下搭在了前边人的耳朵上,烫得对方乱叫,这种事情都有。这是我见到的情况,人的吃相确实不好看。
金钱欲,是每个人都有的欲望。谁都想多有点钱,大家不必忌讳,作家更不必忌讳。《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系列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作品,他就写人的金钱欲望,写得非常精彩。高老头为了多挣钱让两个女儿生活好,想把她们都嫁入上流社会,他的目的最后实现了,两个女儿都嫁入了上流社会,可是等他没有钱的时候,两个女儿却都不来看他了。把金钱欲望怎么控制当时巴黎社会的情况写出来了。这种金钱欲望写好了可以让人窥见吝啬和贪婪的边界,会感受到慷慨和慈悲之美。但是金钱欲望也容易写不好,现在有些通俗小说,也写人的金钱欲望,但因为它没有经过审美观照和处理,直直白白地写,没有深度也达不到感动人的效果。我看过一个纪实文学,是写贪污受贿犯李真的。李真是河北一个税务局长,他曾当过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这部纪实文学里面有一个细节写得特别精彩,说李真每隔一段时间,受贿一些钱后,把钱装到一个密码箱子里,提到北京他买的一套房子里,交给他情人,让她提到一个地方藏起来。有天晚上他从石家庄开车过来,把从石家庄受贿的钱又放到一个密码箱里面,结果这些钱没能把密码箱装满,有一个角还空着,大概缺十来万块钱才能装满,他因此心里很难受。他在屋里绕着箱子走,觉得痛苦,没填满,没算好数字,不应该。他已经有这么多钱了,在这之前已经弄了几箱子了,一般人都应该非常满足了,可是他却不,为这个箱子没填满而难受。他随后决定给一个石家庄在北京的企业家打电话,他说我现在缺十来万块钱,有急事,你赶紧给我想办法拿来!那个企业家说,局长,我手上一时没有那么多现金,银行现在也关门了,待明天上午银行一上班,我就给你取出送来。他说那不行,你要现在送不来,你让我办的那件事就不办了!老板一听急了,说你等等,我马上想办法,那个老板后来找了几个朋友借到了十万块钱,并立马送了过来。李真就在楼下等着,待他把这十万块钱拿到手,上楼往他的密码箱里一放,刚好把空的那一角填满了,他说太好了,心里太舒服了。这把人的金钱欲望写活了,这一个细节很精彩,把人的金钱欲望变异的过程写得很到位。我们总后有一个副部长谷俊山,军衔是中将,他的金钱欲望特别强烈。办案人员到他家里抄家时,从他老家的地下抄出几千万现金。
他尊欲。就是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这种欲望每个人都有。最近我读了一本小说叫《世上另一个我》,是美国一个年轻小说家写的。书中的主人公是个女的,她有一个孪生姐姐。她俩长相有点不太一样,姐姐把爸妈身上最美的东西都继承了下来,长得特别漂亮,到上高中的时候,姐姐在学校受欢迎的程度、受男孩追捧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她。别的男学生见了她都讥笑她、嘲讽她,一见了她姐姐就点头哈腰。就为这个事,她心里不平衡,她最后就下决心要凭学习成绩获得他人的尊重,从而压过姐姐。她考学到另外一个城市,毕业后在那儿给一个广告商做高管,不过最终没有成功,没有办法,又回到了家乡小城。她的内心一直到什么时候才平衡?到姐姐被查出来脑子里有一个瘤子,做这个瘤子的过程中要做化疗,头发落掉很多,这时候姐姐非常痛苦,人们对姐姐的尊重见少了,她反而显出来了……这部小说让我们看到人对他人尊重的欲望是多么强烈,它能左右一个人的人生。大家可能读过司汤达的《红与黑》,那里面写于连,他是底层的、普通人家的孩子,一心想进入上流社会,获得人们的尊重。当时没有更多的道路供他走,他就通过结交贵妇人,通过做上流社会女人的情人,来挤进上流社会,但是最终这个梦破灭了。司汤达的书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底层人上升通道的堵塞和对人的压榨,他通过写他尊欲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国社会当时的政治问题。
权力欲是大家都知道的一种欲望,它与他尊欲在连着。我们中国因为是个官本位社会,评价人习惯看职务高低,所以中国男人想当官的欲望就特别强烈,特别普遍,几乎每个男人都有当官的欲望。有的人甚至为了权力去杀人,我知道河南平顶山有个官员,就把他的一个政敌杀死了。权力欲是我们文学作品经常触及的一种欲望,这个欲望写好了,对我们认识人类自身和我们身处的社会有意义。
三、表现人的欲望之间的外在冲突,是推动小说情节前行的主要动力。
大家知道,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欲望经常会发生冲突。把这种冲突的外在表现写进小说里,就是故事情节的展开。表现人的欲望之间的外在冲突其实就是小说情节前行的动力。比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拿破仑想征服俄罗斯与库图佐夫想要保住俄罗斯这种欲望之间的冲突,推动着全书的主要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拿破仑怎么调集他的部队,怎么动员,怎么兴高采烈地出征,怎么一路打到莫斯科。当时的俄国皇帝任命库图佐夫来对付拿破仑,他怎么来保住俄罗斯?他这种欲望也非常强烈,他搞了诱敌深入,把莫斯科变成一座空城,把水井都给填了,或者弄脏了,把城里的食物全部弄走,然后又烧了一场大火,把整个城市都破坏了。等到拿破仑进到莫斯科的时候,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又时值寒冬,没有水没有吃的,离法国又那么远,补给又跟不上。刚进入莫斯科时拿破仑非常高兴,以为占领莫斯科就胜利了,结果没几天他就发现他的部队无法在这个城市生活,他只好下令撤退……我那一年去俄罗斯,还专门坐车在拿破仑部队撤退的路上走了一截,路两边都是白桦林,村子很少。托尔斯泰在书中写道,拿破仑大军回撤的时候,由于饥饿和寒冷,把战马都吃了,甚至生吃马肉,几十万人就这么边走边死,最后等他回到法国的时候,只剩下几万人了。《战争与和平》这个小说,故事情节向前推进,主要是靠这两个人的欲望冲突来推动的。
还有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大家可能也看过,也是几卷本的长篇小说。书中的麦列霍夫家族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欲望,与当时其他社会势力毁坏这种欲望的冲突,推动着小说主要情节向前发展。这个小说也写得非常精彩,当时也拍成了电影。一部几卷本的长篇小说,如果你没有这种欲望的冲突可写,你的主人公没有敌人,所谓敌人就是与你的主人公欲望发生冲突的对象,那你很难写好。我们常说长篇小说得写矛盾冲突。矛盾和冲突是什么?其实说到底就是人的欲望冲突。两个人欲望相对,这才能使故事跌宕起伏往前发展。
《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们聚义,他们的目的就是过上好日子,这是他们的欲望。朝廷则一心想要剿灭这帮人,这是朝廷的欲望,这种冲突推动着故事情节发展。所以所有的小说你要分析它情节发展的动力,就会发现其实都是来自欲望的冲突。
四、表现人控制自己欲望的努力,写人内心的欲望冲突,会使小说抵达人性洞穴的深处。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欲望并不能全都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必须给以适当控制。如果人们的欲望都不加控制那就麻烦了,就可能变成野兽和魔鬼了。比如说大家都想找到漂亮的异性,这个欲望都有。如果你在街上见到漂亮的女性或者是帅气的男性就想上前跟人家亲热,那这个社会还得了?比如吃饭,我们都有想吃好东西的欲望,五星级饭店的饭菜都比较好吃,但是我们手中没钱是不能进到五星级饭店吃人家东西的,你得控制这个欲望。每个人其实每一天都在控制自己的某些欲望,只是你没有意识到罢了。每个人每天都在和自己的欲望做斗争,都在用理性来控制欲望。
小说把这个过程写出来,就容易出彩,就可以让人们去认识人性的深奥和奇妙。不知道诸位看没看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这部长篇小说就写人怎么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自己的欲望做斗争,写得非常好。书中的主角是一个男大学生,非常穷,他借住在一个房东老太太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而这个老太太又不停催他付房租。他没有钱,着急,急切地想弄到钱,这种欲望非常强烈,结果这一天他无意中瞥见,老太太的桌子抽屉里有钱。他暗想,如果我能把这个老太太弄死,把这笔钱拿过来,我的问题就解决了,学费、吃饭包括租房子的钱都有了。这个欲望一生出来,就再也离不开他的脑子了。他没有立刻付诸实施,他在和自己的想法做斗争,他知道杀人的事违法,这个事一旦做了就可能有麻烦,但是他又抛弃不掉这种欲望,非常痛苦。他先是来回在房间里面走,然后到街上来回走,想着干不干?干了究竟有无危险?也许不会被抓住,大概没人想到我一个学生会去把她杀了。他反复琢磨,反复和自己的欲望搏斗……这样写起来特别容易抓住人心,我看这部书的时候,心里被折腾得很乱,乱得不想吃饭,什么都不想干,就想赶紧把它看完,看他究竟杀不杀那个老太太,最终这家伙决定杀。最后弄了工具,然后接触老太太,把她杀了。把钱拿来以后,他又开始害怕。破案的人来了,他想跑,可又一想,能跑到哪儿?跑了不就暴露了?这时候,要不要自首这个欲望又出来了。自首吗?自首了会不会减轻处罚?他觉得查案的人在怀疑他,开始观察他。恐惧之下,他自首的欲望变得强烈了,可又想他们万一没掌握自己犯罪的证据,自首不是傻吗?他与自首的欲望又开始搏斗,又开始痛苦……他最终在一个爱他的女孩的帮助下,自首了……整部书就写这么一件事:自己和自己的欲望搏斗。这部书确实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好小说,如果你没有看过——特别是作为警察,你们看看,很有意思。
女作家林白写过一个小说叫《致命的飞翔》,这个小说的女主人公与自己肉欲的搏斗,被作家写得淋漓尽致惊心动魄。这是写自己性欲望的,写和自己性欲望搏斗的小说,也很值得一看。当年发表以后曾在全国引起过很大的轰动。
五、小说家写小说的行为本身,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欲望。
小说家的写作本身,其实也是一种欲望的表达。
谋生,是不少小说家最初的写作动机。包括我自己在内,一些小说家最初是把写小说作为挣钱谋生的手段,这是一种谋生的欲望。有些人可能羞于承认,反正我是这样,一开始写小说就是为了挣钱,想挣点稿费补贴家用,我觉得这也不是不光彩的事情,应该大胆承认。
成名,是不少小说家的另一个写作动机。一些人在写小说的过程中开始意识到,写小说也是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一种途径,能够帮助自己成名。成名欲是很多作家一个很重要的欲望,是他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如果这个人不想成名,他也很可能就不去写了。我们不要以为成名欲多低下,这是人内心自然产生的欲望,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当官是一种获得他人尊敬的途径,写作也是获得他人尊重的途径,我觉得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地方。
倾诉,也是一些人从事小说写作的动机。有的人写作小说的目的,只是为了把自己心中的话倾诉出来,让内心舒畅。特别是很多女性小说家,愿意通过倾诉,把自己内心的一些紧张、烦恼和愁苦说出来,与找闺密去诉说有点相似。就我自己来说也是这样。我是比较内向的一个人,不是那种外向性格,直接和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通过文字,通过小说去倾诉这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方法。
渡人,想通过自己的小说把沉在人生痛苦和不快的人引渡出来。这个欲望属于高尚的欲望。很多小说家在挣到一些钱后,温饱不愁了,房子、名气也有了,再写小说的动力就来自这个渡人的欲望,就是想把自己明白的,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关于自然界、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通过小说传达出来,告诉自己的读者,希望他们读了小说以后,也能认识到这些道理,从而使其从烦恼甚至痛苦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这个叫渡人欲。我知道很多作家内心其实都有这种欲望,就是希望让自己的小说对于解除别人的烦恼痛苦能起一点作用。把他人从痛苦中引渡出来,是很多宗教界人士的愿望,也是文学界很多作家的愿望。
写小说最高的层次,作家写作的最高层次应该是救世,也就是想让世界变得更好,更适宜人居住。梁启超说,小说可以救国,他当时把小说的作用说得非常重要。救世欲,想通过自己的小说使这个世界更美好,这是相当一部分成名之后作家的愿望。很多作家的名气已经很大,经济条件已经很好,他还在写,还在不停地写,还在督促自己写,他的动力是什么?比如说像贾平凹先生,他应该说名气、钱、地位都有了,他还是差不多每年写一本长篇小说,这个动力是什么?我想,他就是想通过他的小说来救世,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让这个国家更适于人们生存。这是小说家的最高境界,属于自我实现的欲望。所以小说家写小说的行为本身也是欲望的一种表达方式。
六、读者阅读小说也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望。
大家是作家,同时也是读者,你们仔细回忆一下,你们在阅读小说时,那是一种什么欲望在驱使着你?我觉着,人们读小说不外乎受这么几种欲望驱使,其一是窥视欲。就是想通过阅读小说来了解其他领域的人们或其他人是怎么生活的,比如我在军队,我只知道军队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我想了解金融领域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当然可以直接去找这个领域的人了解,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去读金融题材的小说。想了解政界人们的生活,接触政界的人是一条途径,另一条途径就是去读一些政治小说和官场小说。窥视欲是小说存在的一个重要心理基础,小说为什么会一直活到今天?从它出现到今天,好多人都宣布过它的死亡,结果它并没有死,还在不断地发展。小说活着的理由很多,其中有一条理由就是人们想通过读小说去了解本人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比如有的人很想看别人新婚之夜新房里的景致,你要直接趴在人家窗户上看,那是犯法的,要满足自己的这个欲望,那就去看小说。有的小说家把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在卧室里的表现写得非常精彩,看了小说你的窥视欲就能得到满足。一些在底层生活的人很想去看看那些富人、明星在家是怎么怎么生活的,可要去人家别墅、住宅门前按门铃人家是不会给你开门的,要想满足这种窥视欲,看小说也是一种办法。富人的生活,豪门恩怨,在有些小说里面写得非常清楚,那些人家里面摆的什么用品,日常生活怎么过的,了解这个阶层人生活的小说家写得很清楚。
其二是求知欲。一些人阅读小说,他可不仅仅是想看故事里的热闹,他还想从书里面找到对自己认识人生、认识社会、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启发。还有人是想学到写作的本领,这些都是为了满足求知的欲望。像我们在座的诸位,现在读小说肯定是想学到写作的本领。看别的作家是怎么写的,想从他们那里学到写作的技巧。
其三是审美欲。这是层次高的读者们阅读小说的动机,他们是想从小说里获得美的享受,想通过阅读短时间地忘却一切烦恼,让自己沉浸在美所带来的心理满足中。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那种感觉,发现读的是一本好书后,舍不得把它读完,唯恐把它读完后失去了享受的机会。我有这种感觉,一旦读到一本好书,眼看着书很快薄下去,就担心把它读完,书带来的那种审美快感特别强烈,特别希望长久沉浸在这种美的享受中。
我感到特别享受的时刻是冬天下大雪时,自己半躺在床上,读着一本好的小说,读一会,抬头看看窗外满天飞舞的雪花,觉得这个时候最好,外面的寒冷我可以不去经受,我在这儿享受着温暖和书带给我的美感,觉得生活真好!
讲了上面这些东西以后,大家可能就明白了,其实好小说、坏小说不是看你写不写欲望,写不写欲望不是小说品位高下的评价标准,而是看你怎么来写欲望。作为一个写作者,在明白了小说与欲望的关系以后,就应该注意观察、思考、发现人们的欲望,然后找准一种欲望来写,把你对这种欲望的认识,通过你的人物生动地表现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