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11|回复: 3

职业病的高危人群

发表于 2011-2-21 20:02: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些非国有企业劳作的农民工,因长期从事着有毒有害的工种,仅仅靠手套、口罩的简单防护,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从不体检,缺乏上岗前的必要培训,对自身的防护知识知之甚少,成为职业病的“高危人群”……


                    九年井下挖煤患上二级矽肺

  老宋父子在我市一家民营橱柜厂上班,今年已是第七个年头,整日不是与胶合板就是与人造大理石打交道,灰头土脸,尽管有简单的护具,还是不知吃了多少“土”。上个月,老宋感觉浑身乏力,吃饭不香,抽烟没味,胸口还老疼,咳嗽的痰里有淡淡的血丝,到医院一查,肺部有明显阴影,大夫诊断说是尘肺。

  “现在吃饭都很费劲,饭量明显减少,胸口堵得慌,吃一口饭歇口气才行……”昨日,远在四川绵阳的张宏(化名)通过电话有气无力地对记者说:“我在太原古交一家私营煤矿干了9年,后来煤矿被关停了,没办法我又到处找工作,找到一家正规的水泥厂,人家要做岗前体检,体检却发现我患有二级矽肺。据说,如果患上矽肺,患者的肺不仅是漆黑一团,而且非常坚硬,力气不大的人,用斧头砍都砍不动。以此为由,水泥厂拒绝我入厂。之后,我的身体越来越差,没办法就回老家了。想想以前在古交那家煤矿,干了9年从来没有做过体检,每天早6时下坑,晚9时才能出坑,一天在坑下待十几个小时。每天挖煤时煤灰很大,一米之外根本看不见人,看见矿灯才知道有人来了,鼻子里面堵得很多煤灰,吐出的痰都是黑的。”张宏的声音听起来一点都不像三十多岁的青年人,说话断断续续,每喘一口气都很艰难。

  类似张宏和老宋这样的情况,在我市的一些煤矿、炼铁、铸造、化工等中小非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况且,这样的职业病一旦发现,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这些昔日的精壮汉子,患上职业病往往便使一个家庭丧失了主要劳动力和经济来源,使之由病返贫。

  

 据了解,一些能源重化工基地,职业病多集中在煤炭、铁路、冶金、建材等行业,发病率最高的三大类为尘肺类、职业中毒类以及物理因素引起的职业病。同时,职业病由于其发作的远期性、不见血性,使得其发现比较困难,很容易被忽略,而一旦形成则不可逆转,患者将会非常痛苦,其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通过长年的督查检查工作,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卫生工作开展到位,基本能做到单位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发现有职业禁忌症者,能及时调离其原岗位,能够妥善安置有职业健康损害的职工,并对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和医学观察。

                      非国有小企业问题最为严重

  尽管一再强调,农民工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明其职业病的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等。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进城谋生的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且许多私营小企业,因用工流动性大,或是自己开店自己干,在实际工作中,业主只顾个人利益,卫生法律意识淡薄,不签劳动合同、不进行健康监护、不进行防护培训、不落实防护措施的情况十分严重。

  位于大马村附近的一家铁艺加工店,露天作业的环境下终日火星四溅、电焊声不停,店内的五六个工人,虽说是有简易的防护罩,但从不穿戴防护服和防护帽。一位来自吕梁的工人告诉记者,在这家店干了两年多了,平时干活、吃住都在店里,刚来时,噪声震得耳朵发木,粉尘呛得受不了,可时间长了,好像也习惯了。前几天一个在这干了四年的工友出现喘气费劲、咳嗽不止,去医院看被确诊为尘肺。他找老板说自己病了,是因在店里干活得的病,要老板对他的病负责,但因他们在这里干活,都没有签劳动用工合同,对他的要求老板根本不予以理会,而是多算了两月工钱给他,让他卷铺盖走人了。看到工友的下场,吕梁小伙感到自己前景不佳,也琢磨着离开这个嘈杂、粉尘四溅的环境,找一份污染少、环境好的工作。但一个农民工,没有特长没有文化,想在城市里谋生,除了脏活、重活、难活、危险的活之外,他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

  金刚里一家塑钢门窗加工店,小芦和父亲从老家来油田开店已多年了,不足十平方米的作坊里,堆满了塑钢门窗的成品或半成品,还有一套简易的上下床铺,在塑钢碎片堆积的地板上,摆着锅碗瓢盆等炊具,半敞着锅盖的电饭锅里的还有散落着粉尘的半锅米饭……小芦告诉记者,店里的生意挺好的,老爸负责跑外揽生意,并上门安装,他负责在家里加工塑钢。当记者问他:“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对身体有无影响?”小芦说:“可能干这行久了,呼吸的塑钢粉尘太多了,老爸近一年来有些哮喘,自己年轻,现在还没什么异常,在外谋生就是为赚钱,环境差是没办法,给自己干,再差的环境也得受。”

                 小作坊大问题监管杯水车薪

  据了解,我市不少位于城乡接合部或城中村的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雇用外地民工从事木器、塑料加工、油漆、装饰材料等作业,接触苯类化学品、甲醛等有害物质,还有一些雇用外地农民工从事暖气片、焦化、洗煤、采煤、耐火材料、石材加工、小砖窑、小煤矿、小矿山、小作坊等生产活动,接触粉尘、噪音、高温等有害因素。这些经营活动绝大多数工艺落后,防护状况差,劳动保护措施不到位,存在着严重的职业病隐患。有些是规模小,地处较隐蔽,流动性大,更有个别地方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使职业病监管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助长了职业卫生违法行为的蔓延。

  据了解,因职业卫生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从事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长期专业培训,且有一定专业经验。基本没有专业的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然而非国有企业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主要是由区级卫生监督部门负责。而采石厂、铁艺加工厂、小煤窑等非国有企业大多地处偏僻、作业流动性大。如此势单力薄的职业卫生监督群体,要想全面有效地开展众多非国有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好比小马拉大车,实在是杯水车薪。

  卫生监督所负责人介绍,根据目前非国有企业基本情况估算,若要正常开展非国有企业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每个区级卫生监督所至少应配备1至2名职业卫生监督人员,即我市区级卫生监督机构短缺职业卫生监督人员6至16人。

                 政协委员呼吁加强治理整顿

  有政协委员曾多次提出,应该尽快加强各级政府领导、企业主管对《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集中各有关部门力量继续进行综合性的治理整顿,从根本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力量,提高监督员综合执法素质。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职业病监管的经费投入力度,如厦门市对职业病监管经费投入较大,该市的职业病监管人员按人头每年经费达20万元,监管经费投入有保障,有利于职业病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外,农民工是遭受职业病危害最为严重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建议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朋友,尽量到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的企业务工,如果进入到有粉尘污染、噪声污染等企业,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发现不适要及时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

  非公企业职业病的监管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希望政府及相关卫生部门能高度重视,希望用工单位能认真履行《职业病防治法》,使农民工兄弟在为社会和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得到自身健康的有效保障,快乐而有尊严地工作。
                                                                初卫平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21:23:29 | 查看全部
尘肺病是危害健康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患病率位居各种职业病的首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0:51:46 | 查看全部
不错,感谢初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8:26:36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的肯定和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