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71|回复: 0

[维权中心] “预付卡”消费:诚信与维权之难

发表于 2011-2-22 10:05: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预付卡”消费:诚信与维权之难
  开栏语
  居家过日子谁都与消费撇不开关系,在汽车消费、食品消费、预付式消费等种种的消费过程中,您是否遭受过这样那样的苦恼,是否因为高额的投诉成本等原因放弃了维权。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在被商家侵权行为伤害后,您是否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维权方式和“金点子”,或者您对如何维权有着自己的见解及对某一行业的“潜规则”有着独道的破解方法,那么,请你告诉我们,希望您的点子可以帮助更多的消费者,让他们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祝微
  近几年,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多元化,预付费消费模式渗透率涵盖了多个领域,特别是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的变化,这种消费模式受到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青睐。
  各种年卡、季卡、月卡、储值卡种类繁多,对于经营者来说预付费消费模式是为了融通资金,锁定客源。对于消费者来说则节省了资金,似乎是“双赢”模式。然而,这种消费周期长的“双利”让收钱者与消费人有了什么感受?
  干洗连锁店突然失踪、美容服务项目中断、酒店突然关门、服务质量难于保证退卡却遭拒……消费者手持已付费的消费卡无法在履行消费,用户满意度不断下降,这种模式是否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是否应引起一些思考?
  变化
  预付费纠纷四年1000多件
  昨日,长春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钟萍表示,目前预付费消费变化非常快,在原有垄断行业和公用企业在销售产品和服务中率先推行,如供水、供电等的IC卡充值消费模式、公交IC卡的充值消费模式等。发展至今,美容美发、健身服务,洗染、洗车、餐饮、日用零售等行业也喜欢采用预付费消费模式。
  这种模式被应用到新兴的服务和零售行业中。说起变化主要有五方面:一是行业、领域涉入越来越多;二是消费涉入人群越来越广;三是预付额度也越来越大;四是纠纷、群体投诉也在不断增多;五是消费中热点和难点问题突出。四年来,长春市消协所受理到预付费服务纠纷可达1000多件,主要问题表现在:服务质量和合同履行难于保证;门店搬迁与咨质在不告知中突然转换;经营者突然消失关门歇业;不公平条款原卡作废;预付卡一经售出、概不退卡;最终解释权归商家等方面。其中,有一多半投诉都是无法找到责任人,消协也无力受理,这一连串预付费式、会员卡纠纷就象一座陷阱让受理者与投诉人心寒。而在这些纠纷当中,无一例外的显现出消费者弱势地位,甚至处于投诉无门、调解难度大的尴尬境地。
  而这一状况的背后,显示出是企业诚信制度的缺失,同时监管、法律的空缺,而“现在的困惑是任何大小企业都可以发行预付卡,都可以履行先“融资”这种模式,可监管方面没有任何限制。”
  现状
  诱惑难抵 陷阱难防
  据钟萍介绍,各类服务商通常采取提高单次服务价格和高赠送等手法诱导消费者进行此类消费。预付金额越高、办卡期限越长,优惠越多,甚至有的打出交一万返一万的承诺。一些消费者为获得更多优惠便办理长期会员卡。现实中,高额的长期卡面临着市场和商家的多变与消费者变化,具有不确定性,长期会员卡常常成了“休眠卡”甚至“无用卡”,资金被“套牢”,难以索回。
  预付卡的问题所揭示的是消费者与商品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近几年,一些新兴行业服务兴起,有的商品和服务科技含量大,消费者不懂行,在预付消费前,消费者往往被经营者的一些“巧语”所吸引,而这些宣传大部分都是只介绍各种产品和项目如何好、优惠和赠送额度多大,但当消费者办卡后,商家服务与当初的承诺相差甚远,消费人难以满意。
  问题
  维权常遇进退两难
  预付消费,经营者信用的缺失是导致问题产生的祸根。预付费其实是商家以其信用作担保的一种变相融资行为。消费者一旦购买了优惠卡、现金转移到经营者手中后,消费者所享受的服务能否兑现,消费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取决于经营者是否信守承诺。然而,预付消费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在这段时间中,企业良莠不齐,真正想借助预付费募集资金服务于消费者,创造企业或个人品牌的商家很少,而急于想赚大钱的商家很多。造成消费者承担巨大风险。
  目前,国内并没有专门针对预付式消费的法律法规,对于发卡单位的资质、发行规模等没有具体的限制,而现行的《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有关规定在预付卡这种消费支付方式兴起之前便已制定,用来解决预付卡消费纠纷略显“力不从心”。导致预付卡消费模式处于让一些不守规的人有“空”可钻。消费持卡人面临商家“消失”无法找到责任人的情况。经济受损,该如何维权?上法院,消费人会觉得太费时间和精力,花销又大……您可曾想过,这种轻诺寡信的后果?圈钱而又不讲信用者是否受到良心的“谴责”?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诚信”如何体现?中国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