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6|回复: 0

重读《狂人日记》:“声”的类型学

发表于 2021-11-16 23:23: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国现代文研究丛刊》 袁先欣 
一、白话文体的“问题性”
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的《狂人日记》标示了一连串“起点”。对鲁迅本人而言,《狂人日记》的写作仅仅是一个“听将令”式 的偶然事件,他甚至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写作《狂人日记》的只言片语,后世的文学史编纂者不得不依靠想象和虚构来逼近他写作时刻的心境。1 然而, 《狂人日记》发表所引发的后续是鲁迅远远没有预料到的。它迅速成为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中国现代文学最早的创作“实绩”,之后,更构成了作家鲁迅的文学起点。
在这些互相重叠的“起点”之中,《狂人日记》所采用的“形式”也即白话文体,是一个广受注视的特征。按照严家炎的说法,“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 2 ,《狂人日记》的成熟不仅在于鲁迅的小说技法, 同时在于它为新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语言典范。在胡适的设想当中,新的白话文学也必然是“国语的文学” 3 ,而1920年教育部通告国民学校改国文科为国语科,随后新文学作品大量进入国语教科书,到1950年代普通话确立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狂人日记》所为之奠基的,确乎不仅仅是现代中国文学,而且也是现代中国的新书面和口头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