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0|回复: 0

是沈霜 更是韦韬——茅盾和他的儿子

发表于 2021-11-16 23:41: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北京晚报 钟桂松 
关键词:茅盾 沈霜

茅盾和沈霜的合影

1930年,沈霞、沈霜姐弟在一起
文学巨匠茅盾的家庭是个小家庭,尽管人口不多,却充满和谐与温馨。虽说茅盾是浙江乌镇人,但他的女儿和儿子都在上海出生、长大——1921年4月,女儿沈霞出生;1923年2月,儿子沈霜出生。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前五年,是茅盾最为忙碌的一段岁月。1921年,茅盾开始主编《小说月报》,一个人又编又写,同时联络各界作者,业余还撰文抨击旧文化势力。而从192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后,茅盾一直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他说自己一开始是“白天搞文学,晚上搞政治”,到后来变成“晚上搞政治,连白天也搞政治”。此时,茅盾的夫人孔德沚也被茅盾等人的革命热情感染,积极投身革命,一边补习文化知识,一边在上海从事地下女工工作,所以尚年幼的女儿和儿子,全都交给茅盾的母亲陈爱珠来照料。
在儿子沈霜幼时的记忆里,与父亲最亲近的时光,是大革命失败后茅盾隐居在上海家中的阁楼上写《蚀》三部曲的那段日子。但当时茅盾对儿子的教育方式,用沈霜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放羊式”的,他鼓励儿子自由发展。后来沈霜上了小学,喜欢看“闲书”,例如《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榜》,现代小说方面则钟情于巴金的《灭亡》以及新近出版的武侠小说;茅盾写的《子夜》,沈霜还看不懂,勉强读到一半就放下了。茅盾书柜里的武侠小说不多,据说只有《江湖奇侠传》等有数的几本,沈霜看后不过瘾,便到租书摊租连环画来看。当时茅盾已经从日本归国,看到儿子喜欢武侠小说,他并不反对,只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看文笔好的书,二是看口碑好的书,三是看武侠小说不能太入迷。除了武侠小说,沈霜还看了不少通俗的社科类书籍,他晚年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看书经历时说:“记得有一本美国房龙著的《人类故事》,这是一本故事性趣味性都很强的世界史著作,我看得入了迷。父亲发现后就又悄悄地买了一本同一作者著的关于世界地理知识的书,《我们的世界》,我同样读得津津有味。”据说当时茅盾发现儿子在数学上很有天赋,这让他十分欣慰,他曾悄悄地对夫人说:“看来我爸爸的遗愿要在阿霜身上实现了。”
沈霜读小学六年级时,在进步老师的影响下,参加了救国会组织的游行活动,这让茅盾夫妇既高兴,又担心。游行归来,沈霜兴高采烈地向父母讲起自己参加游行时的兴奋和激动,茅盾遂以儿子参加游行的故事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儿子开会去了》,惟妙惟肖地刻画了父母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儿子向上的精神风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