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66|回复: 0

限制性政策应体现公平而非歧视

发表于 2011-2-22 22:22: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月20日笔者应邀参加一个电视辩论会,主题是对各城市管理部门出台越来越多的限制性政策,你的态度是反对还是赞成。

  这个辩论主题显然是赶当下各大城市出台限购房屋、限购汽车之类政策的大背景的时髦。继北京购车摇号、购房限量,提高外地户籍购房、购车门槛后,上海、广州、青岛、南京、成都、长春、南宁、太原和贵阳等城市也出台限购房屋措施。更有甚者,上海等城市要求购房者出示户口簿、结婚证等法律文件。也就是说,一个不结婚的市民,很可能就不能购房了。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机关单位福利分房时纷纷采用的“土政策”:没结婚者无分房资格。我所在的国家机关从事法律工作,亦是如此。一些大龄未婚青年大喊单位领导知法违法,歧视他们。后来分房政策修正为单身超过30岁有分房资格。

  辩论唇枪舌剑,谁也没能说服谁。对城市限制性措施越来越多的人持赞成态度,其持论的理由是:中国人口众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资源有限,不能不采取限制性措施。生活在现代都市里,完全没有限制性措施是不可能的,限制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必要的手段,如十字路口红灯停绿灯走就是一种限制。我反对的是,一些城市管理者将“限制”“禁行”视为解决难题的万能钥匙。房价高了,限购;汽车堵了,限购;将来会不会出现某种生活必需品比如鸡蛋价格飞涨,然后也限购呢?这种强调围堵而忽视疏浚的管理方式,后果很可能会像大禹的父亲鲧治水那样。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靠行政权力来强行限制一种市场行为的管理模式,只能是暂时性的,比如自然灾害或重大群体活动时期,譬如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汽车单双号出行的措施。如果将其作为一种固定的、长期的管理措施,整个社会一定会为之支付高昂的成本,就如计划经济时代对生活必需品无所不包的票证制度,限制了商品的流动和人员的流动,最终限制了整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民众的生活长期处于低水平。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限购汽车和限购房屋措施来应对交通拥堵和房价高企,但这两大让公众很不满意的“城市痼疾”是如何形成的呢?固然根本原因是民众对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所致,但不能不承认,原因之一是在城市发展的某一阶段,一些地方过于重视GDP和地方财政收入,而汽车产业和房地产是这两项“政绩”十分重要的助力器,因此纷纷出台贷款优惠、购车免税、购房落户等刺激性措施。一旦这种急功近利的措施从正效应变成负效应,立马就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马上“禁”字当头,出台严厉的禁止措施,而且这类禁止性措施对特定人群如外地户籍者不无歧视。这是一种“懒政”,笔者对其效果不抱乐观,不但会引起公众的批评,且很可能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催生类似计划经济时代倒卖粮票那样的非法交易市场,滋养一批寻租者。

  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想这也是许多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的追求,但越来越多的限制性政策会让生活更美好吗?笔者认为,每个现代城市其基本气质是自由的、开放的,管理者应尽量少出台限制性政策。如果非此不可,那么一定要做到程序公正,体现公平而非歧视。(十年砍柴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