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05|回复: 0

国企利润不能是一笔“无期储蓄”

发表于 2011-2-24 08:21: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央企赚的那么多钱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全体国民没有享受到央企的利润成果?对于该质疑,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国有企业是属于国家的,属于人民的。它的利润,内部人是不可能分掉拿走的。国有企业的资产实际上是属于国家、属于全体人民的一笔储蓄,一旦以后国家需要钱,完全可以动用。据悉,这是国资委近年来首度就此问题作出公开回应。

  这些年,依赖国家的扶持政策和十几亿人的庞大市场,国企利润成倍增长,很是喜人;可另一方面,国企上缴的红利却少之又少,而且基本上是“取之国企,用之国企”,最终落进民众口袋的聊胜于无。按照传统的“全民股东”的角色界定,大家是国企资产的共同拥有者,近2万亿元的国企利润,竟然只拿出区区440亿元上缴国家,而且全不纳入公共财政,显然无法得到合理解释——没有理由让“全民股东”们“只投资不受益”啊。

  就连国资委原掌门人李荣融都说了:“任何出资人、任何股东,都需要回报,这是常识。”国企利润丰厚却不向国民分红,不能让公众真实受益,无疑是违背这个“常识”的。不知道是否因为“全民股东”的气球吹不圆,我们才一下子又成了国企的“全民储户”——包括国企利润在内的所有国企资产,都是全体人民的一笔储蓄,只不过都存了“定期”,要到“国家需要钱”的时候才能用。

  暂且不论从“全民股东”到“全民储户”算不算一种身份的跌落,这里面至少还有两个问题需要厘清:其一,作为“储户”,有没有处置自身储蓄的权利?难道不应该“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吗?为什么非要等到“国家需要钱”的时候才能用,人民(“储户”)需要用钱为什么不能用?当一个人面临着经济上的绝境,或者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却不能享受应属于自己的份额,那么这样的“储蓄”有何意义?更何况,人们并不是要求瓜分国企,而只是要求国企将巨额利润多分一点出来,让公众多从中真实受益而已。

  其二,国企能否取信“全民储户”?事实面前,“国企利润不会被企业内部人拿走”这样的说法是没有说服力的。行业收入差距世界第一的现实就摆在那里,高管工资令人咋舌,垄断福利比比皆是,挥霍浪费十分严重,公众也都看在眼里。恩施电力职工组建4家民企,7年中拿的分红不说,最后被收购时还能净分7亿元,暴利从何而来?还不是因为国企巨额利润被地下转移!

  “全民股东”也好,“全民储户”也罢,虚之又虚的身份问题,公众其实没有那么在乎。但是官方的每一种解释、每一个提法,都不该是敷衍公众。没有期限的希望其实就是无望,倘若国企利润果真是一种“储蓄”,至少也不能是“无期储蓄”。何谓“国家需要钱”的时候,国企真正分红的期限何在,所有这一切的公众质疑,都不可能是一个“储蓄”的比喻就能轻松遮盖过去的。(舒圣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