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长江文艺》2016年第10期 枫雨
导读
沉稳、老实而不得志的米立方在美国十多年,三十多岁终于应聘成为一所高校的教授,他替学校创建了中文专业。可是在美国而不会谈“政治”又只有硕士文凭的米立方又终于被博士朱舜替代了。他终于爆发了,离校的时候寄了一封给自己的信到系里……
1
朱舜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封信,是早上他去系办公室的时候取回来的,信不是他的,但却在他的信箱里。信是米立方的,米立方一个学期前已经离开了学校,原因很简单:米立方是钟点教授,没有博士学位,所以,系里招聘了朱舜,而米立方虽然为系里创建了中文专业,可是没有足够的课让两个中文老师教,自然要先满足全职教授,而按课时教课的“幽灵教授”是否出现,全靠是否开了足够的课程并且有足够的学生注册。
朱舜盯着信封看了很久,信是从普林斯顿国际教学部寄来的。系秘书放在他这里,意思大概反正是关于中文的广告,以前是米立方联系的,现在呢,都归你吧!既然不是私信,又是广告之类——比如书店就经常寄些样本和目录——那打开也就无妨了。何况米立方已经不能负责中文系,这里是我负责,我当然有权打开。他想。
朱舜打开了信。果然,是普大国际语言教学部主任的来信,信中称米教授和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说在今年六月份,会在北京召开一个国际性外语教学研讨会,以前多是西语系的,比如意大利语、法语等,现在特别希望东方语言系的教师们可以参加。为了鼓励,普大出部分资并协调负责会议人员的住宿培训等等,还有一些补贴,条件只有一个:参会人员一定要全程参加,并交付很合理的费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