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25|回复: 0

焊花飞舞下的励志人生(员工风采)

发表于 2011-2-28 14:53: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文/刘锋耀; 重庆能源松藻公司矿山机械厂  13996379237

      图一/何平;图二/刘锋耀

审核:何平   重庆能源松藻矿山机械厂党群工作部部长   023—48730462

成稿时间:2011年2月26日    1993字


焊花飞舞下的励志人生
“在焊工这个职业和岗位,融入了我太多的汗水和追求,也让我尝到了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不管别人怎么看,无论如何,我也绝不看不起自己,绝不看不起今天仍然与我一起当工人的伙伴,绝不!”,这是重庆能源集团松藻公司矿山机械厂支架大修二班班长杨建对“工人”二字的肺腑诠释。29年电焊工生涯,29年与焊花相伴,29年孜孜追求,杨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演绎了一位普通当代工人的精彩励志人生。

一把焊枪,一块铁板,练就一身真本领
当工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高超过硬的手艺。“工人要想出人头地,就要练手艺,练本事”,这是杨建在上班之初的几年里得出的体会。可是,如何才能练得一身好手艺?只有靠“练”!然而,当时的杨建还只是一个学徒工,上班时间已经忙得不可开焦,而且焊机都在工作,哪有时间练。经过仔细思考,杨建想到白天可以“偷学”师傅的焊接方法,下班没人的时候再练。说动就动,杨建找来废旧铁板,每天下班后就独自在车间一门心思练习焊接技术。就这样,一把焊枪,一块铁板,成了杨建每天下班后的必修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杨建的焊接技术得到了飞快的提高。“每天十多个小时与焊花相拌,那份苦累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杨建回忆起那时候的自己感慨地说道。

工夫不负有心人,而杨建证明自己的机会也来,1992年,松藻煤电公司举行电焊工技术大赛,杨建在比赛中“一鸣惊人”,凭着苦练的技术在大赛中一举夺魁。从此,杨建更是“一发不可收拾”,1999年获重庆市技术能手称号、市国有企业职工(青工)技能大赛中获铜奖、2005年取得重庆市第三届“大西洋”杯焊工技能大赛个人手弧焊第三名、公司三级高技能人才、2009年10月,获重庆能源投资集团举办的首届焊工技能大赛一等奖,从1986年至今,杨建负责公司各大矿锅炉压力容器安装修理焊接工作,从未出现安全和质量事故,焊接合格率更是达到100%,......无数的荣誉如雪花般涌来,让杨建付出的心血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如今,杨建是该厂仅有的两个焊工技师之一,说起矿山机械厂最权威的焊接能手,杨建当仁不让。

一份胆气,一种意识,造就开拓创新型班组
身为班长,如何让自己的班组更有竞争力,班组兄弟能多增加收入?杨建找到了答案,唯有不断开拓创新才是出路。为此,杨建把让自己班组定位为开拓创新型班组。2004年6月,一矿主井口2.8米竖井绞车出现重大故障,如不及时处理将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可是运用原来的老方法虽然保险但是效率太低,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敢于实践的胆气,几经思考,杨建提出用急速加热法取出旧轴承内套的新方法,结果使得该设备提前至少提前8个小时投入运行,减少损失40多万元。2010年,由于公司采煤部署的调整,矿井工作面接替需要大量液压支架,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杨建带领他的班组打破普通的工作模式,探索出了“1+1>2”的工作模式,即利用“四人小团队”,焊工钳工互相配合,代替原来的“单兵作业”,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利用这种作业方式,2010年,杨建的班组共完成支架修理500余台,让班组兄弟的收入也增加了数百元的收入。然而,这些都是杨建改进创新的冰山一角,事实上,从杨建工作至今,他作为焊接负责人完成QC项目课题十余项,二十余次在紧急抢修中临场创新,为公司和厂节约成本和损失上百万元。

在自己敢于创新的同时,杨建还带领班组兄弟共同创新,班组员工陈思学、陈永刚等都有自己的创新成果,现在支架大修二班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氛围。

一支笔头,一腔热情,铸就生活的歌者
说话如文人墨客,文章如行云流水,发言如激情演讲。这是杨建生活中的又一真实写照。经常关注《工人日报》第六版“班组天地”栏目的读者一定对“杨建”这个名字不陌生,因为在这个版面上杨建所写的文章时常见于报端。问及为何喜欢写文章,杨建用这样六个字答道,“活到老学到老”。每每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有意义、有价值或者生活感想,杨建总是喜欢用笔记录下来,正是凭借对写作的独特热情,杨建所写的文章屡屡登上《工人日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现代班组》杂志等多种载体。尤其是2007年4月21日《工人日报》7版杨建写的文章“当工人24载,我无怨无悔”,他用平实朴素的笔墨回顾了自己24年来的坎坷奋斗史,让该厂职工无不争相传阅,成为一段励志榜样。

在平常生活中,杨建依然充满热情,无论是在各种会议上还是厂里举办的各类活动,总是能看到他年近五旬的身影还在充满激情地参与着。笔者清晰地记得,在该厂举办的2010年迎“七一”表彰晚会上,杨建的一首极富感情歌曲《母亲》让现场观众无不感动,而动情演唱的他眼角更是分明的流下了眼泪。后来才知道,原来杨建的老母亲、老父亲在这两年里相继不幸离世,可他却从未因此耽误工作,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他硬是把这份悲痛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敢想、敢做、敢为,真情、热情、激情,杨建用自己奋斗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谱写了一曲普通工人壮丽绚烂的人生励志诗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杨建就应该是我们的榜样,把自己的人生创造得更有价值。

图为杨建在焊接

杨建在焊接

杨建在焊接

杨建在焊接

杨建在焊接

焊花飞舞下的砺志人生.doc

30 KB, 下载次数: 5

文档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