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1|回复: 0

用“智慧”开创可持续交通新格局 ——写在第十六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即将召开之际

发表于 2021-12-5 17:37: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2月6日,第十六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ITSAC 2021)暨2021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大会将在长沙召开。

  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是我国智能交通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年度行业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五届。2019年第十四届年会主题为“智能引领未来 创新驱动发展”,2020年第十五届年会则以“新基建时期的ITS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本届年会主题为“ITS开创可持续交通新格局”。

  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如何?第十六届年会将聚焦探讨什么新思路,带来哪些交通智能新模式?12月1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

  深入探讨和研究可持续交通的内涵外延

  科学技术及工程领域的创新,以及在交通行业的融合应用,推动了智能交通行业的飞速发展。不断涌现的行业新模式、新业态,正重塑着交通行业高效协同的发展新格局。

  “目前我国已成为交通大国,正在稳步向交通强国迈进。可持续交通是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必由之路。”李朝晨告诉记者,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背景下,本届年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将深入探讨和研究可持续交通的内涵外延。

  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讲话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习近平主席主旨讲话要求,本届年会确定主题为‘ITS开创可持续交通新格局’(ITS是‘智能交通系统’的英文缩写)。”李朝晨表示,坚持创新驱动,加速跨界融合,增强发展动能,坚持生态优先,是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可持续交通发展要注重科技赋能,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智能交通已开启全方位创新和规模化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高精度定位等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网约车、共享单车、定制公交、分时租赁、预约出行等交通服务新业态,为智能交通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时代,智能交通发展的理念、技术内涵、应用场景和服务对象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构建智能、绿色、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大势所趋。”李朝晨说。

  多学科、跨领域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发展是智能交通的突出特征。随着智能交通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我国正在形成一个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绿色智能、开放共享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智能交通已从以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为主的初步探索阶段,转向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全方位创新和规模化应用阶段。”李朝晨说。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李朝晨向记者介绍,这份文件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智能交通建设的统领性文件,它指明了智能交通在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科技创新、安全保障、开放合作、治理体系和能力方面的发展方向。

  “车路协同”“车网互联”是当下重要发展方向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勾勒了未来15年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目标和实现路径。

  “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快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将呈现跨产业技术融合、多方式运输智慧协同、高品质出行服务、促进新基建建设等发展趋势。”李朝晨强调,“车路协同”“车网互联”是当下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李朝晨进一步解释道,“车路协同”即依托精准感知和智能网联技术,汇聚全面实时信息,为自动驾驶提供超越感知视野的认知智能,实现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车网互联”即通过交通装备与道路网、物联网、能源网等多网融合,打通客流、物流、信息流,实现信息与城市、交通、充电等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现有交通系统的质量与效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