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每年都定期体检,身体倍儿棒的张女士(化名),怎么也想不通,最近10多天来总感觉胸闷不适,就连日常的洗漱、做饭都感觉“胸口闷闷的,透不过气”。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她:“你来得再晚一点,就出大事了!”
查出心脏的毛病,医生却让她赶紧去呼吸科
54岁的张女士因为胸闷来杭州市红会医院就医,从来没有基础心脏疾病的她,被查出“轻度三尖瓣返流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医生建议她赶紧去呼吸科进一步就诊。
一脸纳闷的张女士找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爱凤副主任医师,说:“陈医生,我就是胸口闷了10多天,平时身体都很好的。”经过陈爱凤医生仔细询问,张女士说起前1天在家中还晕厥过一次,大约持续3分钟左右后逐渐清醒。
结合张女士的发病特点,陈爱凤高度怀疑张女士可能有“肺栓塞”,做好充分病情告知后,立即安排一系列针对性的化验检查筛查。
随后,张女士的凝血检查显示:D-二聚体明显升高至4817ug/ml(正常范围为0-550ug/ml),是正常值的近9倍!陈爱凤同步联系放射科安排肺动脉造影CT检查,结果显示:张女士双侧肺动脉血管均有血栓形成,确诊为肺栓塞。
诊断明确后,陈爱凤医生立马根据张女士情况给予足量抗凝及相关系统治疗。3天后,张女士说感觉“胸口透气轻松多了”,住院1周后,张女士复查血D-二聚体已降至正常范围,各相关检查都达到出院指征,陈医生叮嘱她还需继续口服一段时间抗凝药物,定期门诊随访。
“现在一点气急的感觉也没有了,没有想到这个病这么凶险,真的太谢谢你们了。”张女士拉着陈爱凤的手激动地说道。
它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久坐人群要警惕
张女士不禁问医生,自己的血栓究竟从何而来呢?医生结合张女士的病史及入院相关危险因素筛查后发现,张女士长期患有大隐静脉曲张,本身又从事超市管理工作,需长时间久坐,发病前2天总是觉得左下肢酸痛不适,极大可能是由于下肢静脉内血栓形成后脱落,沿着血液循环至肺血管,堵塞肺动脉,最终导致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及其分支被各种栓子(包括血栓、肿瘤、空气或脂肪)所阻塞,引起肺栓塞最常见来源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正如张女士,血栓形成后随着血流到达肺动脉,堵塞肺血管,肺血流量减少,机械阻塞的作用,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故刚开始医生发现张女士有肺动脉高压表现,建议她至呼吸科进一步就诊。
肺栓塞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基因相关的原发因素,创伤、骨折,外科手术后,恶性肿瘤,因各种原因的制动、长期卧床,口服避孕药,植入人工假体等。
发生肺栓塞后常见症状有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和气促,特别以活动后明显;胸痛,亦可类似于心绞痛样疼痛;晕厥,可以是肺栓塞的唯一或首发症状;咯血,少量咯血多见。
肺栓塞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高”的特点。据权威研究发现,每静坐1小时,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即可增加10%,一旦形成肺栓塞,严重者可发生猝死,危及生命。
陈爱凤副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一定要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每1-2小时应适量活动四肢,要加强腿部肌肉活动(比如向上勾脚尖),刺激血液循环;戒烟,多饮水,避免血液粘稠;如突然出现胸闷气急症状或不对称下肢肿胀的患者应及时至医院就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