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7|回复: 0

“阿要吃糖炒热白果,香是香来糯是糯”

发表于 2021-12-7 06:35: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成健  
1972年冬,汪曾祺在给好友朱德熙的一封信中写道,因为办公所在地停电,他偷空回了一趟家,“一个人炒了二三十个白果,喝了多半斤黄酒,读了一本妙书。吃着白果,就想起了‘阿要吃糖炒热白果,香是香来糯是糯……’”
朱德熙是苏州人,与汪曾祺是西南联大中文系同学。汪曾祺在信中说起苏州旧时炒白果的叫卖声,多少带着一点调侃。不过,这句吴侬软语的“香是香来糯是糯”在民国时期流传甚广,以至于成为苏沪一带小孩子们嘴边的童谣。
白果是银杏的果实,可炒可烤可煮可炖,果肉软滑香糯。上世纪上半叶,在苏州、上海、扬州这些城市,经常可见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炒白果的。
朱自清在《说扬州》一文中,写茶馆门口兜揽生意的小吃时提到:“又有炒白果的,在担子上铁锅爆着白果,一片铲子的声音。得先告诉他,才给你炒。炒得壳子爆了,露出黄亮的仁儿,铲在铁丝罩里送过来,又热又香。”读这段文字,每每觉得那又热又香的炒白果就在面前,令人食指大动。
炒白果的生意很辛苦,他们和洋车夫们一样生活在社会底层。鲁迅杂文里也出现过他们的身影:“汽车夫发怒,便骂洋车夫阿四一声‘猪猡’,顽皮孩子高兴,也会在卖炒白果阿五的背上画一个乌龟……”只是写得简略,一笔带过。
鲁迅的三弟周建人在1934年秋发表一篇科学小品《白果树》,其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卖白果的情景:“白果担子挑来歇下,便发出镬子里炒白果的索朗朗的声音来,卖白果的人一面口中唱道:‘糯糯热白果,香又香来糯又糯,白果好像鹅蛋大,一个铜板买三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