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回复: 0

匠心铸就国之重器 城企发展同频共振 ——探寻航空工业成飞“成都工匠”队伍背后的奥

发表于 2021-12-10 09:38: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月31日,成都市组织召开成都工匠命名大会,大会通报了2020年、2021年成都工匠评选情况,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含成飞民机、中航无人机公司)共有111名职工被正式命名为“成都工匠”。

今年,在“成都工匠”命名大会上,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含成飞民机、中航无人机公司)111名职工被正式命名为“成都工匠”。在上百名技能精湛的“成都工匠”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工匠”打造秘诀呢?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航空工业成飞)创建于1958年,位于蓉城西侧黄田坝,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集飞机设计、生产、制造、试飞为一体,是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主要基地,航空武器装备出口主要基地,民机零部件重要制造商,国家和省市的重点优势企业。

航空工业成飞下辖所属企业6家,主要业务包括航空武器装备研制和维修保障,以及民机大部件生产制造。在有人机方面,研制生产了以歼-7、枭龙、歼-10等为代表的多型飞机,实现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具备了规模化维修能力。在民机方面,承担了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C919、AG600、运-20等机头研制任务,具备了完整的民机机头设计研发试验体系;是国际主流整机企业8个项目的重要供应商、全球重要机体供应商。

63年以来,航空工业成飞秉持“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笃行“人才驱动”理念,践行“人才兴业”战略,结合我国航空产业的新环境,履行我国航空装备的新使命,通过突出变革创新主线,变思路、调政策、投资源、下功夫,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全面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

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圈 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打造形成一批过千亿元、过5000亿元、过万亿元的世界级现代化产业集群,聚焦聚力建设航空航天经济先发城市,成都航空航天制造产业的规划布局逐步完善、功能支撑逐渐增强、生态圈培育成效明显,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制造基础雄厚、航空枢纽发达的优势正日益凸显。成都正在成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基地,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在航空制造上的集群效应、协同效应正充分发挥,力争“十四五”形成百亿元级的产业规模,为成都提升航空航天产业能级、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抢抓未来发展机遇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5月,成都航空航天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航空航天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供应链保障、科研院所、国有投融资平台等相关200余家单位加盟,初步搭建起了成都航空产业合作交流、共享资源平台。市委市政府突出功能导向和项目策划,积极推动联盟企业广泛参与国家技术合作和市场开发,不断扩大产业联盟“朋友圈”,推动提升成都在全球产业分工的竞争力。

航空工业成飞与地方经济发展圈紧密融合,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航空制造企业,所属企业成飞民机、中航无人机公司正逐步成为新一批头部公司,发挥航空制造企业对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牵引作用,从源头上提升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航空航天经济先发城市构筑战略优势。航空工业成飞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下,注重航空制造方面领军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一批本土的航空制造专家正逐步成长,为实现产业自主、领先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以技能大赛为牵引 搭建技能人才成长平台

机制创新统筹规划,激发技能大赛活力。为将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工作落到实处,航空工业成飞鼓励和支持职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制定《成飞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管理技能竞赛》等一批制度、流程,使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大力推进了职工技能素质提升,营造了学技术、钻业务、练技能的良好氛围,从公司层面上形成了制度支撑以及规范保证,提升了技能大赛的管理科学性,实现了大赛组织有效、运行规范、赛制合理的目标。

技能培训基地协同发展,提升人才培训效率。依托中国国防邮电工会新时代工匠学院(成飞院区)、成飞大学工匠学院、航空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教育培训平台,从培训、鉴定、评价、选拔、使用、交流、激励、保障等各个环节抓好落实,聚焦核心能力、核心工种需求,形成完善的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找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从工匠学院的课程体系、实训上进行优化,加快培养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并以此带动和促进职工技术素质的全面提高,形成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能够适应发展要求的技能人才队伍。近年来,航空工业成飞共编制了43个工种、117套教材与题库,积极开展先进培训技术方法研究和优秀知识经验的实践探索,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培训实效。

各级技能大赛扎实推进,培优育匠有成效。航空工业成飞大力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以促进省(集团)、市、区资源共享和互利互赢为手段,充分发挥省(集团)、市、区各级技能大赛的集聚、辐射和品牌效应,着力培养以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航空工业首席、特级技能专家等技能带头人为引领的高素质航空产业工人队伍,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对科研生产中心工作的贡献率。

航空工业成飞通过“自主选赛、联动办赛、激励促赛”的理念,以大赛为牵引、以赛促练、以赛促训,常态化开展技能竞赛提升职工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点燃助推成飞岗位建功的新引擎。对标航空产业专业化发展能力提升工作,主动承办大赛,例如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一类赛飞机钣金工、复合材料成型工比赛等。对内以产品和项目为纽带,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技能大赛,突出集群成链、融合互动,例如在侧重航空器试飞安全方面,举办“试飞杯”航空机务工技能邀请赛等。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成飞锚定国家关于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精神,丰富人才激励机制,力求打造一支知识型、复合型、领军型的骨干技能人才队伍,带动引领航空制造领域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推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截至目前,航空工业成飞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模式具有组织程度高、制度规范齐全、培养模式完备等优点,现有大国工匠1人、四川工匠2人、成都工匠148人、“成都百佳创客”17名,青羊工匠12人,多名技能人才荣获全国巾帼标兵、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十佳巾帼标兵、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成都市劳动模范、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加强产学研合作 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推行产学研合作,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是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航空工业成飞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推进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建设,建立能够全面调动激发价值创造活力的人才机制,形成匹配高科技产业领军企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布局,打造支撑下一代武器装备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方阵。

在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和四川省教育厅的指导下,航空工业成飞牵头于2012年发起成立西南航空产教联盟(西南航空职业教育集团),以西南地区为中心,成立跨区域的产学研联合体。联盟成员包括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等33家、成都航院等航空类职业院校6所,通过整合企业、职业院校的各类资源,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院校为支撑、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产教融合合作模式,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探索开展了“定制班”前置培养,利用校企协同的合作方式提前聚集、培养新员工,着力发现、培育、吸引和储备优秀航空人才,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前端精准输入。目前,航空工业成飞与成都航院联合培养四届“成飞定制班”189名学生,通过跟岗实习的方式对“成飞定制班”学生提前赋能;开发了涂装、飞机制造和复合材料3本教材;建立多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合作成立基于B737飞机教学科研培训的综合平台项目——《建立基于B737的民机科研培训用基础资料库》。

航空工业成飞围绕“成飞+”战略发展需求,灵活运用产学研合作模式,联合成都航院等外部社会资源开展NC程序外包工作,将传统的NC程序、制造资源、工艺设计平台、供应商等产品研发、制造所需的子项目进行有机整合,形成“1套系统+1套数据库”的软件配置资源、“数据服务器+办公客户端”的硬件配置资源、“研发顾问团队+外部程编团队”的人力配置资源,实现了工具集约化、资源标准化、工艺指令化,有效解决了多个科研项目并行情况下公司内部工艺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升了科研项目的“吞吐量”。

鹏程万里凌云志,鹰击长空展宏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航空工业成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做好产业工人队伍发展顶层设计,打造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成都成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重要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