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从长庆油田公司泡沫辅助减氧空气驱现场获悉,今年启动攻关的注入井新型完井管柱科研试验获得成功。其中气密封封隔器试验效果显著,3口井试验测试,各项技术数据显示良好;同时还开展了带压下钻油管封堵工具、陶瓷内衬堵塞器工作筒、可溶滑套等多项新工艺试验,初步验证了工具的适应性。标志着长庆油田气驱注入井完井工艺取得了新突破。
近年来,气驱作为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在长庆油田特低、超低渗透、致密油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注气井井筒套管带压现象较为普遍,很难保证全井筒的整体密封效果,同时泄压困难,带压作业难度大,是提高采收率领域国内外公认的技术难题。面对着老井筒自然状况差、气井带压作业难度大、安全环保形势严峻等多重考验,油气院工艺研究院技术人员矢志创新、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科研试验工作。首先,针对气驱注入井注气管柱特殊的井下服役环境,通过国内外技术调研,从优先解决密封效果的主要矛盾出发,筛选了双向锚定、液压坐封及上提解封的封隔器类型;其次,采取复合密封机构设计,配合高性能防腐材料,研发了新型气密封封隔器,室内评价气密封压差达50MPa,为该工艺现场实施提供了关键硬件支持;最后,为了多方位解决现场作业难题,完善管柱功能,设计了带压下钻油管封堵工具、陶瓷内衬堵塞器工作筒、可溶滑套,既实现了带压下钻,又满足了管柱到位后循环保护液、投球坐封封隔器的作业难题,同时还兼顾了后期带压起钻时油管有效封堵的需求功能。经过研究、实践、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材质防腐、长效密封、功能齐备”的新型注入井完井管柱。在采油三厂、采油九厂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了3口井的先导试验。(张峰 王在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