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来,各种用工荒的现象频发,而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员、打工者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也很多。分析个中原因,笔者认为,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是一个关键因素,由此而联想到,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的农民工培训,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从现在农民工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工培训,唯“农”亦要为“城”。
现在的农民工培训的主渠道,仍然是政府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诸如农机校 (培训农机操作技能)、职校 (读职校的多是农民工子弟)、农广校 (适用于各种农民工群体的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等,同时还有政府职能部门主办的各种培训班。而这些农民工的培训,其主要目的和方向,是提升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能力,说到底,是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一种手段,是“唯”农的,其根本目的不是为解决城市用人的需求,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让农民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发展舞台,提高农民收入,农民工培训,唯“农”亦要为“城”。
农民工培训为“城”,用人单位要主动 (这里的用人单位是指城市的用人单位)。农民工培训,其目的除提高农民工技术素质外,最终目的是为用人单位提供所需要的合格劳动者,以利于用人单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基于这种思维,农民工培训,用人单位要主动。用人单位主动,应着力于与培训市场、农民工生产、农民工本身积极对接,或者用人单位自觉承担起培训义务,政府也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这样,农民工培训的方向性会更加明确,用人单位的发展前景也会更加明晰与乐观。
农民工培训为“城”,培训单位要联动。现在很多在城市劳作的农民工,诸如一些劳动强度和流动性比较大的建筑工人、市政服务人员等,其技术来源往往就是通过在农村向一些民间的泥工、木工师傅学习,其技术水平、见识层面等都不很成熟,既影响服务质量,又影响劳动者本身的求职。鉴于这些方面的因素,在农民工培训的问题上,培训单位要积极联动。联动不是按照传统的唯“农”培训的目的,而是要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培训城乡两用的劳动者,这些培训对象是农民工,培训的阵地应向城市发展,培训的形式应该采取 “引进来(城市用人单位的技术需求)、走出去 (将按照市场需求培训出来的农民工积极地推介出去)”的形式,使农民工培训真正起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农民群众劳动致富的作用。德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