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绘画/田苗苗     文字/王肃 拿不出好果子,“到手的国际订单飞了”——这是曾经我国苹果出口时,在国际标准面前遭遇的“尴尬一幕”。入世20年来,我国苹果产业“内外兼修”,如今,一条分拣线能形成约100款苹果,且每款的大小、色度、风味都能够保持高度一致。高标准的生产、管理,让中国苹果不仅能远销海外,还可进入太空,并长期保持新鲜。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国际竞争、国际标准,既有挑战,也有受益。苹果产业是我国农业入世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国际标准倒逼下,苹果产业开启了覆盖全生产链条的华丽“蜕变”,生产目标开启了由追求产量,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
今年6月,陕西苹果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上了太空,这也是我国首次将新鲜即食苹果送入太空。以高于国际标准的“航天标准”,将鲜果送入太空,说明中国苹果经过多年的标准化历练,在各项指标上都经受住了检验。这背后是科技助推产业升级,从普及有机肥,到推广矮砧密植,从田间管理精细化,到分拣技术智能化,从延长产业链,到增加苹果附加值,科技让苹果变得更加“智慧”;这背后也是果农种植观念的转变,不比产量比质量,勇于尝试科技创新成果,果农也实现了高收益。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绝非一蹴而就,未来仍需要各个方面齐心协力,才能保持苹果产业“精品化”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