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正方】“筑巢引凤”企业出高招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古到今,人们无不渴望有能避风雨、安如山的住宅。在房价飞涨的今天,企业员工怀着巨大的压力在工作和生活,在菲薄的工资下,拥有一套自有住房只能是年青人追逐的梦想之一。
历史回顾
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企业集体建房,然后以员工的人口、工龄、职称、技能水平、劳模证书等进行综合打分制,论资排辈分配住房,并按月交纳房屋租金。当年,想得高分住好房子的员工比比皆是,在集体分房时期,企业里参加学习、考级、取证的员工会明显增多,劳模评选也要“真刀实枪”的评比;随后,分房名单要进行公示,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分配来的房屋在员工调离本企业后,办理退房手续,再分给下一位符合标准的员工。
当年的居住环境使企业员工的住房集中,小区里有自建幼儿园、食堂、医务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员工的医、住、住、行(上下班班车)都有保障,小区环境相对稳定。尤其是对流动性较大的单位起到了很大的和谐作用;如,出门办事时,孩子就托管在门邻家里;大家收入相差不大,沟通交流起来比较容易;最重要的是,家里的大事小情,不用打招呼就会有人主动来帮忙;这些因居住地集中带来的便利,在很大程度的稳定了企业员工的情绪,促进了企业团体的和谐氛围。
时代变迁
2000年,全国实行员工住房自购制度,员工以低价或成本价购置了原分配住房,公有制住房转为私有制。企业员工开始陆续离开原有小区,朝着改善了住房环境的方向发展,小区的外来居住户越来越多,原企业的食堂、幼儿园、阅览室、活动室等相继关闭;此时,房价也开始升温,以淮南市为例,2000年市中心的民住楼均价在500元/平米;今天,同地段楼层的房价在6000元左右。而随着房价走高的,还有员工购房年龄的走低,越来越多的新员工因居无定所而被购房款“套牢”,成为房奴,也被迫成为“啃老族”;而且房屋私有制的产生,导致原企业小区的空房率、交易率加大,使房屋资源得不到全面利用,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国有资产)也面临流失。
企业出招“招贤纳士”
为了更多的引进人才,早在几年前,安徽电建二公司就对刚进单位的员工提供人均两万元左右的“住房购置补助金”;随着房价的不断攀高,该单位又辅以“购房无利息贷款”政策;而这么多措施对于新进场的青工和巨额的购房款来说仍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于是,安徽电建二公司又购置套房,以解新进场员工住房的燃眉之急。
从长远来看,此方法“治标不治本”,虽说现有的政策起到了企业“招贤纳士”的作用,但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甚至为后期的发展辅下了路障。
企业自建住房恰如“筑巢引凤“
在员工被“蜗居”压的透不过来气时,企业自建住房为员工开启了一扇大门。虽说企业入住条件等政策并不会太宽松,从某种意义上应该更严格,才符合社会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才会更好的宏扬企业文化,才会使员工有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我们期待,企业自建住房能保留计划经济时代的住房优点,又符合国家住房政策的特点,让更多优秀的员工迈进企业,让他们稳定情绪,拼搏进取,让企业与员工们共同拥有一方乐土,建美好家园,创“双赢”辉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