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5|回复: 0

从经验到理论是美妙的提升——从古代文学中梳理旖旎叙事

发表于 2021-12-21 01:58: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新华网 董之一 
鲁迅文学院教授王彬的新著《从文本到叙事》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是他的《红楼梦叙事》的姊妹篇。
上世纪80年代初,叙事学从西方传入中国学术界,也曾引起了短时间的热浪,后来渐趋沉潜,一批学者在此期间研学吸收,并开始思考如何创建中国本土的叙事学理论体系,而王彬便是其中之一。
他开始在大量的文本细读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的考证方法和西方理论,对《红楼梦》、《水浒传》等小说进行解析,出版了上述的多部专著。这些著作涉及到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两个阶段,探讨了中西方小说中的叙事规律与文化语境,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叙事学概念:如“叙述者解构”、“第二叙述者”、“滞后叙述”、“动力元”、“亚自由直接话语”、“漫溢话语”等,为民族叙事学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叙事学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由三部分组成,即:俄国的形式主义,法国的结构主义与美国的芝加哥学派,源头是索绪尔的语言学,用语言学的方法梳理小说结构。叙事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经典叙事学主要研究叙事作品中的叙事规律,也就是语法问题;而后期的后经典叙事学则主要研究叙事作品中的语境问题,在本质上与文化主义合流了。
王彬认为中国叙事学的建立,一定要从文本出发,切忌空谈,如果离开叙事作品(小说)而讨论叙事学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他注重从文本出发,从中国自己的小说文本、从经典出发,在大量阅读中国作品的基础上摸索叙事规律。
他用叙事学理论分析《红楼梦,将红楼梦的叙述者细分为抄录者、更名者、整理者、评论者以及故事中的人物等,创造了“叙事集团”的概念。这个“集团”实际上就是作者一人的演出,幻化出不同身份进出书中,转换十分灵活(一会儿是顽石,一会儿是空空道人;当然编撰者也在不断增多,一会儿是吴玉峰,一会儿又是孔梅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