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8|回复: 0

世纪末的江湖儿女:寻找小说家的叙事者

发表于 2021-12-21 01:59: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国作家网
   
北山读书会由华东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专业教师项静发起,目前固定成员为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硕士25人左右。读书会不定期举行读书活动,通常以最新作品为楔子,围绕某一主题由此放开说去,不限于单一的作品本身。北山为施蛰存先生的笔名,北山读书会是对华东师范大学灵动、锐气文脉的延展。

向楚涵:《雾行者》用一种广角式的手法,写了1998—2008年差不多10年间的各种文学讨论和各类文学青年。小说里的人物穿梭在这一广阔的时间线上,故事看起来断断续续,会感觉这些人物似乎从来没有存在过。这也更像是文本自身在进行探索和思考,这些人物自己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停前进,走着走着就消失在迷雾中不见了,而有时又会从迷雾中挣脱出来,这些迷雾正是这些文学青年对文学的探索、对时代的思考。小说对于人物称谓也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有时候是第一人称,有时候用第三人称,有时又是旁观者的视野。这种人物与作者之间的角力关系,看似很随意,实际上是作者在尝试用一种电影的镜头语言来探索人物关系,让人物和文本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不停地走,不停地穿梭,这就是文学的探索。
余 凯:时间被切割成碎片,唯有回忆将其弥补。游走于不同城市的工人重返故地,追踪往事,谈论死亡、文学与爱情,既是作者对逝去的时代所做的总结,也是一次对底层文学青年诚挚的假想。小说与周嘉宁的《密林中》达成一种共识:文学青年在迷宫似的森林里寻找出口,即使走出去,前方大路仍有雾气弥漫。现实与文学交织的困境,令他们成为雾行者。尽管那个时代已经过去,绿皮火车消失于隧道,熟悉的人也在某日远去,仍然有无数青年正在路上,沿着迷惘的轨道,逐渐步入中年、老年,在回忆中追赶一列列承载文学与梦想的火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