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工网
      “直到12月底前,我们都可以在‘阳泉工会’App上抢到‘两癌’筛查券,然后去指定医疗机构筛查。有工会的关爱,这个冬天很温暖。”12月5日,山西省阳泉市城区信一保洁清洗服务中心职工李秀红说。
阳泉市总工会在“工会进万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服务集中行动”系列活动中,通过“阳泉工会”App向全市八大群体女职工和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发放“两癌”筛查券1000多张。
按照 “一张网,一朵云,一平台,一系统”的大数据模式,阳泉市总打造一个底层数据库,一个基础工作平台,PC、手机App两个工作接入口和一个安全保障体系,把以往独立的各职能工作系统和服务系统整合在一起,建成智慧工会云服务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全市3800多个工会组织、30多万名职工(会员)全部实名认证入库,连续两年荣获全国最具影响力平台称号。
以职工为中心打造智慧工会云服务平台,建设高效协同的智慧工会,实现工会工作“触网上云”,是工会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5年来,全省工会改革围绕增强“三性”、去除“四化”,做强基层、着力创新的总体思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从制约工会组织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入手,从职工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蹄疾步稳,压茬推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持续用劲发力,全面增强各项改革举措的精准性、指向性和有效性,在自身建设提质提效上有了新突破,书写了工会改革创新的时代答卷。
高处着眼:统筹谋划细部署,有序推进
工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工会工作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制胜法宝。
2016年3月,省委常委会通过《山西省总工会改革实施方案》,拉开了山西省工会改革创新的序幕。
2018年7月,全省工会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临汾召开,吹响市、县工会改革集结号。同年年底,全省市、县工会改革基本完成。
2020年12月,全省工会改革创新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召开,总结经验做法,部署以更有力的举措将工会改革向纵深推进。
5年来,省总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主动对接改革要求,统筹部署、梯次推进,既在战略上布好局,也在关键处落好子,一路蹄疾步稳、勇毅前行。
省总将改革方案中的五大方面、21项任务细化为119项指标,明确了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实现重点领域改革落地。
——优化工会领导班子结构。全省各级工会整合机构编制,调整力量布局,建立起专职为主、兼职与挂职相结合的工会领导班子,领导机构中基层一线人员比例不断提高。省总选举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能建山西电建二公司技师贾向东为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在省工会十三大又增加两名兼职副主席,常委会新增1名一线职工、3名基层工会主席。省总工会领导班子、常委会和全委会组成结构中,劳模和一线职工委员占比显著提高。全省11个市总工会均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完成兼、挂职副主席配备、工会主席同级副职配备、建立健全党组,16个省级产业工会(工委)共配备40名兼、挂职副主席;117个县中有115个已配备兼、挂职副主席,81个工会主席按同级副职配备,104个建立党组;推动乡镇 (街道)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主席由同级副职兼任并配备专职工会副主席和专职工会干事,全省1334个乡镇(街道)工会中,工会主席同级副职兼任的有1294个,配备专职副主席的365个,共配备兼、挂职副主席2210人。
——创新组织制度。省总集中制订出台了9个制度办法,建立工会全省代表大会代表联络机制,注册代表联系方式,建立短信平台,制作联系手册;制订《山西省工会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委员提案办法》,倡导代表提意见建议,委员提交提案;制订《山西省总工会全委会议向职工征求意见、邀请专业人士列席会议制度》,提高全委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制订 《工会领导班子兼挂职成员工作规则》,充分调动兼、挂职干部的积极性。
———建立能效考核体系。省总制订《山西省总工会关于市总工会考核管理办法》,推进市总工会在改革中实现组织、制度、工作的规范化,增强市总工会执行力和创造力,在当地党政部门中创先争优,推动市总工会建立县总工会效能考核制度;制订《山西省县总工会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县总工会贯彻落实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为市总工会考核县级工会提供依据。
一揽子改革举措的落地,让省、市、县、产业工会各项制度相互衔接,形成了上下共抓、左右协同、梯次推进的全省“上下一盘棋”格局。
实处着手:夯基规范增活力,纵深拓展
工会改革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环节也在基层。
5年来,省总聚焦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着力在“深化”和“创新”上做文章,深化联系基层“六个五”工作制度,聚焦抓基层强基础,集中开展“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活动,实施“夯基、规范、活力、智慧”行动,坚持不懈推动改革向纵深拓展、向基层延伸。
———工会组建稳步推进。从工会组建月暨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到首创“三告知、两报告、一宣誓”依法建会程序;从全面推进货车司机等“八大员”再到深化“八大群体”入会集中攻坚行动,全省工会以综改区、开发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为内容,通过动员力量,整合资源,分层级、分阶段推动建会专项行动,不断拓展新的增长点,建会入会在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5年来,全省新增基层工会组织10322个,新发展会员651759人,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53523人,新增覆盖法人单位56850个。目前,全省共有基层工会组织52517个,建会法人单位150966个,会员6889492人。
———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省总修订《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以深入开展“星级工会”和“六有”工会建设扩面提质、开展“双亮双争”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规范会员评价工作;出台工会“三基建设”“1+9”制度规范,实现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提质上档。5年来,推荐评选出46个全国模范“职工之家”,47个全国模范“职工小家”,38名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19名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4名全国优秀工会之友,1个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红旗单位;评选出170个省模范“职工之家”,180个省模范“职工小家”,211名省优秀工会工作者,200个省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资源手段赋能基层。加强上级工会对下级工会的指导服务,省总组织干部40余人赴基层蹲点,开展模范职工之家“结对共建”活动;省级产业工会(工委)和市、县总工会分别选取两个模范 “职工之家”,分别结对帮促1个—两个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基层工会,全省共计结对115对;出台文件将省、市总工会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补助标准提高1倍—1.5倍,乡镇(街道)工会、500人以上的基层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补贴标准由每年5000元提高至10000元,村(社区)则由每年200元提高至500元,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补贴由每人每年800元提高至每人每年1000元;5年来,省总累计投入资金18309万余元。
———大力提升干部素质。省总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提升基层工会干部的履职能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懂职工、爱职工的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省总制订出台《山西省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十三五”规划》《2019—2023年山西省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每年年初制订《省总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工作的近期和远期目标;通过分级分类扩大培训覆盖面,举办外省学习特色培训班提升培训层次,制订《山西省工会干部专业能力测评办法》确保培训质量。5年来,全省累计投入干部教育培训经费3000万余元,培训各级工会干部4.7万余人次。
难处着力:强化服务新业态,深耕基层
今年11月4日,省总工会在太原举行“工会进万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启动仪式,以送思想文化、送身心健康、送平安保障、送温暖关爱、送工作岗位、送技能提升“六送”活动为重点内容,重点聚焦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四类群体,帮助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把党的关怀、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随着共享经济、数字经济迅速崛起,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量出现,已经成为一支规模庞大的新型劳动大军。省总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建会、维权服务这个难点上着力,破解工会工作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应和难题,深耕基层,就是把工会改革创新进一步走深走实。
省总启动“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全省工会组织建设专项行动及全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将建会入会重点拓展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王纯高度重视并多次作出指示,成立了以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蕾为组长的推进新就业形态群体工会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省总领导还多次深入基层一线,对此项工作进行调研指导,要求各级工会最大限度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实现应建则建、应入则入。
——按下入会 “快进键”。全省工会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分散流动特点,探索线上线下申请入会、职工沟通会现场入会、流动窗口入会等办法。在建会模式上创新,采用企业“单独建”,头牌企业 “牵头建”,借助行业力量“推动建”,同时根据各地情况和行业实际,大力推行行业性(区域性)覆盖兜底模式,最大限度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到今年9月底,山西省建立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2730个,建立县级以上新就业形态工会联合会121个,11个市均建立了快递行业、家政行业市级工会联合会。
———搭起建家“快车道”。省总与省人社厅等8部门围绕进一步做好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维护、推进出台山西省《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办法》提出要求;提出以项目化建设方式,在全省打造一批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规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新时代职工之家示范点”50个。太原市总工会采取多元化模式,通过典型带动、以点带面、服务升级的方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太原样本”。临汾市总多措并举推进新经济领域“八大群体”入会,实现了扩面提质、创新活力;大同市阳高县总创新建设 “农民工驿站”,打造了农民工维权服务新载体。
———探索织就“保护网”。全省工会积极探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服务关爱,将他们纳入工会“四送”范围,开展各种技能大赛以赛促训提升素质,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各类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552个,及时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决喝水难、歇脚难等问题,开展法律咨询免费服务等,不断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改革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全省工会必将勇担使命,以改革创新的新成效,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在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山西建设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