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2|回复: 0

为了聚会的告别

发表于 2021-12-22 19:09: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刘复生
如果从读研究生开始算起,我从事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已经有十几年了。
但最近几年,我对文学却越来越不关心了。关于文学的书还在读,但似乎越来越提不起精神。对于专业的期刊杂志已很少有耐心认真阅读,虽然会时常浏览一下,但那更像是出于某种职业习惯。自己整日关心更多的倒是历史学、思想史、社会学、哲学、文化研究等学术领域的成果,更感兴趣的批评对象也很少有所谓“纯文学”。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内一个心不在焉的眺望者。
我已告别了当年对文学的单纯的热爱,有时难以抑制对本专业现状的深深失望,尤其是当参加各类乱轰轰的学术年会时,无聊感会油然而生。当听到或看到某些同行还在重复二十年来几无变化的那一套陈辞滥调时,我都不禁怀着恐惧感自问:我是否在某些方面也和他们相似?当年投身这一专业的激情,以此为志业的冲动,都已如此遥远。是我背叛了当代文学,还是当代文学背叛了我?
时过境迁,当代文学批评正在一步步远离自己的使命,成为一门无足轻重的文化小摆设。所以,如何给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注入新的生命和更充实的历史意义,就成为一个从业者的首要问题。而在这个问题解决以前,如把自己的生命贸然托付给它,或坚持从一而终的专业贞洁,未免显得盲目而愚笨。在这个时代,仅仅以热爱文学为借口从事当代文学批评已经远远不够了。
从事这一行的理由不再是自明的。
我当然会珍惜与文学的缘分,我还将从事我所热爱的当代文学批评,虽然我所关心的对象与问题和以前相比已有很大不同。我可能将更多地跨越知识疆界,更关心文学以外的事物。当代的文学批评要不断地突破到自己的外部,只有这样它才能更深刻地回到自身。它只有敢于失去自己才能更高地回到自己。
在这个时代,我不再相信一个只关心文学及文学理论的学者可以做一名称职的批评家。
在知识、思想及视野上,我们只有敢于告别文学,才能重新与它相聚。因而,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为了聚会的告别:告别只是为了找回当初投身文学研究的朦胧热情所蕴含的真正内容——彼时自我意识中的对文学的热爱,在时代与自我的双重青春季节,只是某种深层精神渴望暂时还没有找到归宿的美学化的语言形式。这种精神渴望是一种将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的冲动,是一个将自我楔入时代、历史深处的顽强要求,一个借阐释世界而使自己的生命得到阐释的解释学过程。而今,当下的主流的当代文学研究已经背叛了这种约定,因而,必须给这一约定注入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只有这样,它才能找到自己最初的真正的实质。我才能找到文学批评家的充实感和生命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