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回复: 0

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之于《狂人日记》:浸润于暗夜而来

发表于 2021-12-22 19:22: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近代人文(微信公众号)  姜异新  2021年12月19日11:17
关键词:现代文学 《狂人日记》 鲁迅
编者按
姜异新老师关注到周树人写作《狂人日记》时北洋政府教育部佥事的身份,并以此为切入点,在本文中将《狂人日记》诞生考察的历史标尺向前推移、放大,由小说股这一路径进入,探索中国现代小说发生之初的另面景象。《狂人日记》是周树人在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审查小说的教育部公务员期间写下的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正是这担任小说股主任的经历为周树人《狂人日记》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心理基础。姜异新老师认为《狂人日记》这一虚构性的文本可以理解为,鲁迅在以他的“创作的短篇小说”抗议教育部“寓忠孝节义于动人文辞之中”的审核标准。小说家鲁迅早已逾矩超越了官方意识形态乃至理论家小心翼翼设置的范式,开始了天马行空的创作实践,以其真诚的文学性虚构向虚假的道德文字展开了挑战,为中国小说这个语言秩序森然的古老国度呈现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在写到《狂人日记》的发表时,惯常的文学史叙述往往如此概括——鲁迅年轻时做过文艺梦,然而遭遇现实的沉重打击,于是在绍兴会馆钞古碑来麻醉自己,直到钱玄同来访激起了他早年的文学理想,于是,答应写文章了。——几行字之间,作家鲁迅在文学史家的笔下便如此诞生。实际上,鲁迅在《呐喊•自序》里的“夫子自道”,表面来看也是如此呈现写作意图的,然而对于彼时的北洋政府教育部佥事周树人来说,一个不太为人关注的身份却很少进入《狂人日记》诞生研究的观照视野[1],即作者是在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审查小说的教育部公务员期间写下的白话小说,而《狂人日记》的诞生如果无视作者这一段不同凡响的经历的话,无论如何是有所欠缺的。本文即将《狂人日记》诞生考察的历史标尺向前推移、放大,由小说股这一路径进入,探索中国现代小说发生之初的另面景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