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7|回复: 0

文学内刊与当代文学生态——以江西为例

发表于 2021-12-22 19:24: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创作评谭》   毕文君  2021年12月16日23:19
纸质文学刊物一般有三类:一类是有刊号的正式出版物,一类是没有刊号但有准印证的内刊,一类是既没有刊号也没有准印证的刊物。这里所要讨论的是第二类,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内刊。观察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研究者们多聚焦于第一类正式出版物,这当然是文学期刊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伴随着当代文艺生产全过程的文学内刊却在很多层面被遮蔽。它们的历史面貌不曾清晰,它们的当下生存也鲜有问津。因而,文学内刊的研究不仅是对当代文学生态的一次重新打量,而且也是研究者从文学细部和底层出发触摸当下文学现实的一个入口。2018年12月23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中国作家网承办的全国文学内刊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文学》《诗刊》《北京文学》《当代》《中华文学选刊》《青年文学》等文学名刊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三十七家文学内刊主编、编辑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与会人员对文学内刊在过去几十年里对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队伍建设做出的贡献予以了充分肯定,对文学内刊本身具有的巨大潜力以及从业人员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如果说,这次的全国文学内刊工作座谈会促使中国作家网增加了驻站内刊这一特色栏目,促成了文学内刊在全国文学期刊领域一次难得的亮相机会,那么早在2009年8月13—15日于河北邢台举行的全国地方文学内刊首届联席会,则更像是一次来自文学内刊内部的主动突围。从历史到当下,文学内刊呈现了当代文艺生产最为基层的面貌,却也因其话语影响力之微弱而被迫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但从文学与地域的关系来看,不同地方的文学内刊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文学的天地内自是生生不息。仅以笔者考察的江西为例,文学内刊饱含着的沧桑历史值得研究者为其记录,内蕴着的文化气息更值得我们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