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十月(微信公众号) 刘诗宇 2021年12月22日21:38
关键词:崔君
崔君是“90后”作家,我很在意她会用什么方式处理近二三十年的人生变化、社会变迁。这也许不仅反映作家的个人选择,更可以看作文学和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注解。
《冰淇淋厂冬天在干吗》(以下简称《冰》)让我想起“60后”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它们都写原本情同手足的姐妹/兄弟,如何在时代和环境的变迁中分道扬镳。《冰》中的唐小甜和“我”,一如《兄弟》中的李光头和宋钢,代表着两种差异鲜明的形象。
唐小甜天资聪颖相貌出众,但躁动不安,想着征服世界却又浑然缺乏学历与资本。“我”略显木讷,但按着乡村——县城——首都的求学路,一步一个脚印。当人生只有学习、成长、嬉戏的单行道时,两人是分享一切的好朋友;当花花世界敞开大门,无数正确或错误的道路等着她们选择时,两个人性格上根本的差别,让她们出现隔阂。与《兄弟》中老实不知变通的宋钢异常悲惨不同,《冰》中是嬗变的唐小甜最后负债累累,生死不明。她搞过餐饮、做过直播,最后成为投资界的“韭菜”,骨子里的不安分让她成为时代的浮萍,最终失去了立足之地。虽然关于《兄弟》的评价两极分化,但这样的结构设计本身没有问题,让世道与人心互证互现,一直就是现实题材创作的经典手法。
《冰》与《兄弟》的不同,“90后”与“60后”的不同,引我思考一个也许很重要的问题。
曾几何时,小说突然不再是属于“老实人”的世界。在这里,油嘴滑舌、杀人越货、背信弃义、离经叛道的人们占据了舞台的“C位”。而老实人的命运属实悲惨——他们身上缺乏文学性,在作家的笔下显得庸庸碌碌,缺乏魅力也缺乏思想性;从现实性角度看,他们又是失败者的代言人,更难引人关注。这种现象其来有自,“新时期文学”出现之前,当代文学史中有太多正面的、甚至“高大全”的人物,压抑许久的作家和文学需要“透透气”,需要从另一个角度,省思那些尚属空白的主题和领域。但是这一前一后、一正一反,属实在历史的大循环里形成了同构的关系,“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在这样的结构下,当代文学史为今天的作家留下一道难题,即如何在“正”与“反”之后,寻找一种“合”,以写出真正属于自己、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