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2|回复: 0

​一桩命案的三重真相与再造文体的多种可能——论东西《回响》

发表于 2021-12-23 18:56: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国文学批评》  丛治辰  2021年12月13日23:16
关键词:东西 《回响》
摘要:东西的长篇新作《回响》带有推理小说的文类特征,但看似通俗的形式并未改变其严肃的文学追求。小说中一以贯之的,仍是对复杂社会结构下人的生存处境与精神境遇的思考,那是长期以来东西始终关注的文学主题。对人物心理深度的挖掘,令《回响》摆脱了通俗文类模式化的书写,具有了“纯文学”品质;而那些精心设计的案件背后所隐藏的广阔而丰富的社会图景,又令这部作品甚至超越了“纯文学”的概念。东西写作《回响》,不仅是对他个人的一次超越,也为当下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可能。
关键词:东西 《回响》 推理小说 纯文学
东西的长篇新作《回响》是从一桩残忍的刑事案件开始的,并沿着侦破案件的进程一路向前,这让一些熟悉他的批评家初读小说都多少感到有些错愕:优秀的严肃作家东西怎么开始写通俗小说了?
其实推理小说等通俗文学亚文类和所谓“纯文学”的耦合早已不算新奇。至迟在2015年刘慈欣斩获国际大奖之后,科幻小说便再次进入严肃文学视野,引发广泛关注。批评家在科幻文学中再次发现了“纯文学”业已失落的某种活力与敏感,将之视为在今天这样琐碎的时代里重建宏大叙事的一种可能。李宏伟、王威廉等一批烙有“纯文学”印记的作家,纷纷尝试以疑似科幻的方式去触及重要的现实问题与哲学命题,亦成为一时风尚。“纯文学”对推理小说的借鉴更是屡见不鲜:麦家的谍战题材小说中即有相当鲜明的推理因素;须一瓜因出身政法记者,常以刑事案件作为小说叙述的核心;而近年来颇受关注的“铁西三剑客”(双雪涛、班宇、郑执),在讲述东北老工业区的兴衰往事时,也时时聚焦于陈年旧案。事实上,几年前在讨论弋舟的《刘晓东》时,笔者即指出,即便那些表面看来毋庸置疑属于“纯文学”的写作,也在相当内在的层面吸收了推理小说的要素。
历史地来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小说这一文体都是从市井当中生长出来的世俗艺术。中国的白话小说,无论脱胎于佛教的讲经还是产生自勾栏瓦肆中的说书艺人,都与随城市经济繁荣而滋长的市民娱乐需求不无关系;而狄更斯这样如今被奉为圭臬的现实主义大师,不也是因为在供一般市民阅读的报刊上连载作品,才获得了最初的名声?新文化运动之后,为取悦读者而撰稿的通俗小说,被志在开启民智的闯将们所鄙弃,但最初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倡导这一文体时,不也说先要令读者沉浸其中,才能起警醒提高之效?现代文学三十年,新文学固然是主流,但是以张恨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作家从来也不缺乏读者,而且《太平花》《满城风雨》《东北四连长》这样抗战时期的作品里,又何尝少了事关家国的严肃主题?新时期之后,图书出版与发行渠道日益多元,在渐趋纷纭的审美立场当中,文学“向内转”造成一种相对专业而小众的文学趣味认同,某种程度而言倒更像是保守的防御。通俗文学与所谓“纯文学”的分野于是再度分明,前者在市场占有率上远胜后者,而后者却从艺术的角度对前者充满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