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南方文坛》 项静 2021年12月13日00:58
关键词:南方写作
如果我们把写作或者文学世界看作一个游戏场,在我们上场参与游戏之前,游戏的规则已经成型并且运转了多年,一个写作者能做的无非是谨慎地观察模仿,试探着去参与,直到融入这个世界。如果不是一个彻底的游戏重组者,我们所能做的,无非是投入或多或少的热情。出生于1980年代的作家小昌,并没有在80后作家声势煊赫时开始写作,但却是一个投入热情较多的写作者,敏感多思的天性与广泛的阅读让他体会到文学世界的魅力,进而投身到以语言文字去编织世界的事业中来。近年来在《钟山》《十月》《花城》《上海文学》等发表大量中短篇作品,入选国内多种重要选本,小说集《小河夭夭》入选中国作协21世纪文学之星2015卷,长篇移民寻根小说《白的海》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广西年轻一代写作者中的佼佼者。
小昌的作品得到了一些业界的认可,譬如黄平的《边缘的青年与边缘的文学》赞赏边缘青年的情感结构,马兵的《归乡者、悬置者与时代病人》以对时代病虚无的内在反省去理解小昌作品潜在的能量,唐诗人的《犹豫不安的“人”》认同小昌叙事的迷宫与人物情感之错综复杂,曾攀的《幻梦征兆、疾病隐喻与主体形构》指出小昌小说中重复出现的幻梦征兆与疾病隐喻导致的主体形构上的重合或分裂。另外,李北京的《小河和大海与小昌的小说世界》,以小河和大海的意象联系起乡村与城镇世界,覃莉的《困与逃的对立:小昌〈白的海〉小说的地理空间建构》,专门聚焦小昌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白的海》,把“鱼嘴镇”作为一个特定文化地理空间,讨论其中的现代困境与精神难题。在纯文学接受不甚景气的环境下,小昌的创作在传统文学的评价机制中,获得了最大善意的阐释与解读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