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0|回复: 0

《偷盗记》:时代镜像下的人性本原

发表于 2021-12-24 07:29: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长城》  晏杰雄 王丹  2021年12月09日09:21
关键词:《偷盗记》
要说如何将懵懂与深刻、规则与无序统一结合,如何去界定恶与善、是与非,凡夫俗子是没有什么灵感与头绪的。这般复杂又费力的结合与判断,在这个崇尚规律科学的自然界难以寻得发挥其特长的载体,所以自然万物才显得如此简单清新。但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促使了人性的拓展,姜贻斌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似是探寻到了这一点,于是,《偷盗记》便从特殊的角度,挖掘出了人性中矛盾而又复杂的一面,在一个规则与无序相结合的社会中,显影懵懂与深刻的人性。
《偷盗记》的产生与姜贻斌的成长经验息息相关。他出生于湖南邵阳高沙镇,从小跟随父母到湘中的一家煤矿生活,可说是亲身经历、亲自见证的体验感,奠定了《偷盗记》叙述的真实性。《偷盗记》中的时间背景,就设在了“文革”期间,地点设在窑山(煤矿),叙述群体聚焦在窑山的工人(本地人如“萝卜花”,外地人如刘师父),与当地十四五岁的少年们,因此,作者的人生经历为《偷盗记》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以及原型。小说中的各色人等,就是各种人性的集中汇演,在一个极端的环境下被拷问出本原意味来。
其实,《偷盗记》中能明显感觉到人物可分为两个派别:一边是被孩子们戏称为“萝卜花”的张军花与其父张东方,代表有权势的造反派;另一边是以刘师父和“我们”这些孩子,代表底层人群。张东方所属势力,是造反派猖獗的缩影。在小说中,“我”不止一次提到张东方在那个小小的地方只手遮天,呼风唤雨,如张军花眼睛患了白翳,他便动用自己的权力让女儿免去了下乡插队之苦(家庭有问题的人则不能),直接招工在矿灯房上班;另外,张军花作为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小姐”,为了爱情,在刘师父生病期间,竟然不间断地为之供应鸡鸭鱼肉,而这些东西却是张军花偷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