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38|回复: 0

厄运与释厄:史铁生的脱“困”之旅

发表于 2021-12-24 07:39: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当代文坛》  王晴飞  2021年12月06日23:22
关键词:史铁生
摘 要
史铁生的很大一部分写作都是为了解决“要不要去死”和“为什么活着”的问题。面对厄运带来的苦难与绝境,他努力思索,代入造物主的角色,通过对人生与命运本质的推演,借助他独特的正反相互依存的辩证法,以“戏剧说”的审美眼光看待人生,超脱个人得失,视厄运为人世的必要组成部分,缓释厄运带来的痛苦,将自己从近乎绝望的困境中解救出来,获得内心的宁静平和。
关键词
厄运;释厄;戏剧说;审美眼光;史铁生式辩证法
史铁生有一篇散文,题为《好运设计》。在这篇文章里,史铁生临时客串了一个上帝的角色,给假想中来生的自己赋予种种好运,设计“幸福人生”。以一般的标准看来,史铁生本人的“运气”是相当差的——这也正是他为上帝代言替来生设计命运的动因——在最青春也最富于梦想的年纪,忽遭飞来横祸,终身不良于行,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被“种”在了轮椅上。此外尚有其他疾病缠身,他也曾因此调侃自己的本职工作是生病,写作只是业余之事,所以作品的题目索性取为“病隙碎笔”,仿佛他倒更像是一个“生病家”而非“写作家”。不过当他以自己的“病”为调侃时,也说明他已经从厄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超越了厄运带来的困境,能够以从容的心态审视自己和这个世界。而在获得这种“从容”之前的那几年,史铁生可以说是处在一个命运的黑匣子里,在黑匣子打开之前,谁(包括史铁生自己)也不知道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在那个时期,他只能独自在暗影里与命运肉搏。人们常说史铁生的作品有哲学家的气质,可是他与一般喜谈哲学的作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别人的哲学兴趣可以是思维游戏、玄想远方,史铁生则不得不切己,他的所有思考与写作一度只是为了回答自己“要不要去死”的问题,说服自己继续活下去。
一 那“一声闷响”
飞来横祸式的灾难与不幸,很容易动摇人关于世界和生存的根基。当生命或者说存在失去了意义,人所珍视的一切价值失去了价值,就产生了虚无。当原本用来解释、理解这个世界的道理忽然失去了效用,人们发现了这个世界的“不讲理”,也就感到了荒诞。这正是史铁生罹病之初的感受,他的苦苦思索,是尝试着从这个“不讲理”中找到新的“理”,从无意义中重新发现意义。
人总是渴望把握自己的命运,减少自身命运对外部世界的依赖,减少偶然性对命运的影响,最常规的做法是在运气(外部)与伦理(内部)之间建立起因果对应关系,以此将影响命运的外因内化为伦理式的内因,使人面对世界时有一种稳定的秩序感:风云祸福都可以从自己的言行思虑中找到缘由,由此只要恭谨修身即可避灾得福,祛除外部不可控因素对命运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