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52|回复: 0

直达历史的文学展现 ——《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解读

发表于 2021-12-27 16:51: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解放军报   王昆 
  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事关“江南抗日义勇军”(以下简称“江抗”)的这簇浪花早已淡出世事流变的激流,高建国长篇报告文学《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却以坚毅自信、专注辽阔的姿态与豪情,把一段看上去人人皆知却难以真知、细知的珍贵历史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来,让读者以文本为时空隧道,穿越般“走进”那段硝烟烽火的英雄岁月。同时,高建国还巧妙地将剧目《沙家浜》形成的历史脉络及创作背景娓娓道来,让读者有了更为有趣的阅读和思维“解密”,其间足以让我们会心地感知或者观照到作者为此倾注之心血,探究之谨慎。
  一
  “共和国65岁华诞假日,我从上海赶往苏州,去寻找一颗子弹。1939年9月21日,这粒长2.8厘米、底部直径0.7厘米的弹丸,从‘忠义救国军’一支蒋(美)式0.3吋步机枪中射出……”但“谁能想到,就是这颗来自敌人营垒的子弹,竟然引发了红色经典《芦荡火种》和《沙家浜》的创作”。全文从这里开始,小角度切入“江抗”这个大主题,犹如一场带有向导指引的阅读旅程。从这里,高建国遍访当年的人和事,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和细腻的情感笔触穿透了历史,使他笔下的新四军历史不再是简单枯燥的史实,而是有血有肉情深意浓的故事。
  相比干枯的史料,《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犹如一部探寻历史踪迹的X光机,通过对“江抗”的透视,再现若干鲜为人知的背景史实——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以新四军老6团为骨干的“江抗”,在叶飞率领下,于1939年5月挺进苏南东路地区日伪重兵据守的河湖港汊水乡,机动灵活打击敌人,开辟以阳澄湖为中心的苏常太和澄锡虞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艰难曲折过程;展现了1939年10月“江抗”主力奉命西撤北上后,以刘飞、夏光为代表的伤病员,不屈不挠坚守阳澄湖芦荡斗争,终使芦荡火种再度燎原,此后在谭震林领导下,东路地区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建设再度大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这些行文中,很多故事都让读者耳目一新。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四军历史上犯过错误的项英却在生死关头保持了一名革命者和共产党员的气节。虽有瑕疵,难掩大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