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文艺报
孟庆澍
静心的写作呈现出一个特色,即有大量的生活细节在里面。我一直在想怎么将它表述出来。她的写作是一种“反理论”的写作。她自己是搞女性文学研究 的,但《大沙河畔》这部小说看不出是搞理论的人写的,作者完全放弃了自己教授的架子和所有专业的东西,变成了一个生活的观察者,一个贴近生活的细节呈现 者,而且细节没有经过刻意的裁剪。
小说家往往有一种习惯,要对生活细节进行剪裁加工,但这个剪裁加工的过程有时候会损害生活,因为他要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细节留下来,把不重要的细 节省略,这样加工过之后实际上已经不再是生活的原生态了。但静心的写作几乎把所有的生活细节都交代出来了。这个时候作者似乎忘了她是一个有着专业理论修养 的女性主义者,她没有身份,只是一个生活的呈现者,这是充满了经验性、生活性和当下性的写作。比如小说里面写的人物——家明母亲,河南人读起来特别有感 觉,充满了方言土语,特别真实,人物不是空洞的,而是由生活细节堆积起来的,是鲜活的、有质感、有力度的,就像一口唾沫砸出一个坑儿。因此,这部小说在某 种程度上逃逸出了理论的束缚,也就是说,不能用哪一种理论去分析,而是有自己的一种写作法则。这是按照生活伦理展开的写作,而不是按照理论套写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