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据江苏工人报消息,今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人社部门健全完善《连云港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用真金白银打造博士后人才最优成长环境,用真情实意助力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激励效应凸显。
调整规范资助奖励类型。将资助奖励类型由原来的3类增加到了5类,即博士后科研资助、博士后生活补贴、新建工作站(创新基地)奖励、综合评估奖励、省级示范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基地)奖励5个项目,有效扩大了受益面。科研资助项目由原来的两档调整为三档,将原博士后进站奖励调整为生活补贴资助,新增了国家省市综合评估奖励和省级示范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基地)奖励,激励向更高的平台争取荣誉。
提高资助奖励标准。把科研项目资助最高标准从原来的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生活补贴最高标准从原来的4万元提高到16万元,新建工作站(创新基地)奖励资助最高标准20万,国家、省、市评估优秀奖励最高奖励10万元,省示范工作站(创新基地)给予10万元奖励。资助奖励标准居全省前列。
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扩大博士后科研资助经费使用范围,包括添置研究工作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图书资料以及聘用助手和参加有关学术会议等,给予博士后更大的经费支配权。博士后生活补贴中80%用于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生活补助,设站单位按规定申领资助后,全额拨付博士后;20%用于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公用。
提升博后服务水平。博士后人员在工作站(创新基地)期间,纳入本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享受与单位职工同等医疗保障等待遇。出站人员留在本地的,享受房屋租购、子女入学等人才政策。
同时,连云港市努力打好“政策”和“服务”、“建站”和“引才”、“融合”和“育才”的组合拳,形成了有利于博士后人才成长的机制体制,博士后工作站已成为集聚高端科研人才的“吸铁石”、企业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和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助推器”。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博士后研发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6.5亿元,间接经济效益103亿元。(连仁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