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知是在城里呆得久了,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情变了,突然,有了归隐山林的想法,羡慕起山水人家,总想着能在山中泉边有一所清静之地,或闲来耕作,或读书养性,或挥毫泼墨,或吟诗作文,更想着着一身汉服复古怀旧。这似乎成了梦想,回想起来,年轻之时千方百计挤进城市沉醉于喧嚣,过去与当前的想法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这归隐的想法日久,只是条件不允许还不能实现,说是条件不允许,其实,是有太多的牵挂和无奈,生活所迫,还需要枯燥乏味地上班,为糊口而奔波;还要想着孩子上学,为上一所名校而苦恼,如此等等。最近,经常看隐居山林人士的文章,有终南山归隐的,也有不知名的山村野岭逃遁。没有去过终南山,都说那是个适宜隐居的地方,却不知是何等幽静?关注了一条微博,博主年纪轻轻携妻隐居山林讲佛说法,三间茅屋,春耕秋收,山泉野菜,夫唱妇随却也自得其乐。
说这些似乎远了,那就聊聊近的,有同事心境颇高,生活于城市之中却也能心在田野高山。十几年前把一片山沟包了下来,陋室一座,鸡鸭两群,山羊三五只,怡然自得过起了农耕生活。顺山沟有几亩薄田,瓜果桃李,茄子辣椒倒也应有尽有,吃喝用度自给自足。山沟深处,树木榔林,枣杏梨桃,香椿槐花,四季食材随手采撷。工作日上班,西装革履,风光无限;每到周末,驱车进山,换掉行头,一副农夫模样;或肩抗镢头躬耕田间;或手持镰刀穿梭林中;累了,地头石块稍歇;渴了,树上野果解渴;随手拔一把野菜,可当饭桌美味。时而,周初回岗,捎带些自种菜品瓜果分而食之,其身心性情令人艳羡。这正可谓心远地自偏的心境吧。此生活状态恰似众人所向往,然而,却鲜有效仿者。
曾有一段时日,一有得闲便驱车进山,老村古巷,怪石林间,留恋不舍。有一次,爬至胡山半山腰,高高的悬崖之下有荒芜的空村,石阶古巷,老井石槽,残垣断壁,看到破败的房屋院落心中自是一番感慨,站在村口孤独的老树旁,遥想小村昔日的喧闹,人们何故逃离这桃源般僻静的家园?
近日,偶得一友微信分享的画作。画面老汉袒胸叠肚,喝茶打盹,憨态可掬;老婆撒谷喂鸡,笑容灿烂,神情悠闲。院内鸡鸭缠绕,花草几支闲袅;整个画面,人物一静一动,花草零落点缀,寥寥数笔尽显意境。画白处题跋小诗一首,情趣盎然,与画面相配,曰:“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读后不仅让人哑然,恰符合我向往的心境。
小屋三间,不是甘愿清贫,而是心境的释然。不由得又想起陶翁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