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7|回复: 1

90%大肠癌由肠息肉演变而来?患了肠息肉要不要切

发表于 2022-1-6 13:52: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汇报

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有观点认为,90%的大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演变来的,肠息肉真的这么可怕吗?

肠息肉患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一般在肠镜检查时才被发现。一些结肠息肉可能导致患者大便习惯和规律的改变,如便秘、腹泻等;直肠的息肉可导致里急后重;较大的息肉可能导致溃疡和出血;巨大息肉可导致肠梗阻和肠套叠。

结肠息肉是否癌变,与息肉的病理类型、大小、生长速度密切相关。

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一般很少癌变,而腺瘤性息肉占结肠息肉的绝大部分,属癌前病变,是结肠癌的“近亲”,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般来说,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而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良性;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则容易演变成肠癌。

发现结肠息肉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结肠镜检查。一般结肠息肉转变成结肠癌需要5-1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只要及时发现、早期切除,就可以阻断息肉向癌转变。

绝大部分息肉可进行内镜下治疗。对于体积较小、癌变风险小的息肉,可行内镜下活检钳咬除、氩气烧灼、圈套器电切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术);较大的、癌变风险高的息肉,可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对于巨大的已癌变的息肉,内镜下切除有困难,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结肠息肉切除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由于生活习惯没变,体内环境没变,因此适合息肉生长的“土壤”还在,息肉可能会“死灰复燃”,所以即使切除了息肉,还是要定期复查,并且要积极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我们可通过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来降低罹患结肠息肉的风险,如低脂饮食,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正常体重,戒烟,避免过度饮酒等。

由于结肠息肉患者通常没有症状,因此定期肠镜检查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讲,结肠息肉的高危人群包括大便潜血阳性者、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者、炎症性肠病者、既往有结肠息肉病史者、排便习惯和规律改变者。对于以上高危人群,建议在40岁以前行肠镜检查,普通人群建议在50岁以前完成1次肠镜检查。

作者:常义忠(同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8 22:25:09 | 查看全部
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