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天是三九第一天,“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三九”时节气温最低,民间有“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说法可见一斑。
三 九
2021年1月08日—1月16日
四九:2021年1月17日-1月25日
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来了!“三九”是一年之中阳气最弱的时节,在中医看来,此时养生补阳尤显重要。不管是肾阳、心阳、肝阳、脾阳、肺阳,但凡是个带“阳”字的,都要补。
《九九歌》
黄河中下游的《九九歌》是: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江南的《九九歌》是:
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古代的一种乐器,意指寒风吹得篱笆噼噼响声);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晚上寒冷象白鹤一样卷曲着身体睡眠);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阳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最冷三九天
最易冷出5种病
这样的低温可能诱发或加重一些疾病。
1.心血管疾病
每到低温时节,医院里心肌梗塞的患者就会增多。受冷空气刺激,心血管病人的冠状动脉容易收缩、痉挛,同时寒冷会增加心脏工作负荷,发生供血不足,出现栓塞。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本就存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问题,气温降低时原本狭窄的血管会变得更加狭窄。
2.脑血管疾病
寒冷不仅会让心血管负担增加,脑血管负担也会增加。寒冷容易促使脑血管收缩,使得血压升高,脑出血、脑血管爆裂都易出现。
3.关节疼痛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有研究发现,空气湿度和气温变化与关节疼痛有关,突然降温容易诱发关节疼痛。
4.冻疮
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
5.感冒
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一次普通感冒或病毒性感冒都可能转变为肺炎。
最冷三九天
身体最怕你做7件事
1、洗澡水温过高
洗澡水温过高容易烫伤,加剧皮肤干燥。同时,过高的温度还会增加心脏负担,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水温过高可使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加重 心脑血管负担,引起休克。建议:洗澡时水温与体温接近为宜。
2、醒后立即起身
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醒后猛起身,血压一下上不来很容易引发意外。建议起床坚持“221”原则,即刚苏醒时,睁开眼在床上躺2分钟,起来后坐2分钟,坐到床边等1分钟再站起来活动。
3、用围巾捂口鼻
围巾一般不常清洗,会大量吸附灰尘和细菌,且其纤维容易脱落,用围巾捂口鼻,很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此外,围巾不建议太长,以免骑车时发生绞缠引起窒息。
4、一大早锻炼
冬季清晨寒冷,心脑血管会因此受到明显刺激,且早上污染物堆积严重,并不适宜锻炼。寒冷地区可选择室内锻炼,如气温允许室外锻炼最好在下午三四点进行,以慢跑、快走为宜,运动前至少热身20分钟,切忌大汗。
5、开电热毯睡觉
不少人晚上睡觉喜欢用电热毯,或者用热水袋取暖,时间长了容易引起低温烫伤,特别是糖友,很可能烫伤了而不自知。电热毯最好在睡前开启,睡觉时一定要关掉。长时间使用电热毯也容易造成血液粘稠。
6、总是不开窗
冬季门窗紧闭,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状,被称为“暖气综合征”。建议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以每天早、中、晚三次各通风20分钟为宜。
7、不及时补水
越冷越要多喝水。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会减少。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偏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三九
要“三藏三补”
这季节可适当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
民间有“三九补一冬,疾病去无踪”的说法。
“三藏”:
第一,勿妄泄精。节欲保精,忌过分疲劳。
第二,勿妄耗神。心神调和,不要过分劳心,晚上少熬夜。
第三,勿妄泄气。情绪节制,不要过分喜怒哀伤,包括不要过分体劳,如激烈运动、过分出汗等。
“三补”:
一补气虚。气虚者:西洋参15克,香菇10克,母鸡1只,调料适量,共炖食之。
二补血虚。血虚者:当归10克,炖生姜羊肉汤。
三补阳虚。阳虚者:多吃羊肉。阳虚重者:制附片10克,猪肉,制附片先煮2小时,放入肉再煮1小时,喝汤吃肉
对于心肺功能不是很好的人来说,推荐一碗汤:
胡萝卜洋葱汤
材料:
胡萝卜半根、洋葱半块
做法:
1、胡萝卜切成银杏叶状,洋葱切成1厘米宽的薄片,在水里稍微泡一下,沥干水分。
2、香油放入锅中加热,然后把洋葱炒成透明状,加上胡萝卜后继续炒。
3、加入高汤,煮沸后去除浮沫,用小火炖。按个人的口味加盐。
洋葱
“冬天吃洋葱,身上暖烘烘”,洋葱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包含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钾元素、硒元素等,可有效补充每人每日必须营养元素。
同时洋葱属于低GI(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值食物,不会引起人体血糖飙升,属于糖尿病友好食物。
洋葱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大蒜素、槲皮素(槲皮素可以扩张血管、增强心肌能量代谢)、前列腺素A(前列腺素A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对人体代谢起到积极作用,达到提升免疫、调节健康的目的。——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金诺,范蓓等
在寒冷的三九天与胡萝卜炖一碗汤喝,是最好不过的搭配了!
适宜人群
长期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以及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也是爱怕冷的人群,怕冷的主要原因是脏器功能不调或代谢不畅。
体质虚弱者、有慢性胃病的人,还有脏器功能衰退的中老年人这种寒症最多见。
做好两件事
下面两件事,一定记好!
第一件事暖三处
补阳之基础,防病之根本
要补阳,最基础的就是不能散失阳气,而冬天天气寒冷,如果保暖做得不足,阳气就随着体温散失了,这时候,不再多的阳气都没用。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宁蔚夏介绍,
三九时节养生,最重要的是注意保暖,减少寒冷刺激,其中尤重“三棉”。
一棉头
防脑血管病
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人体手、足各有三支阳经均在此处汇聚,冬天人体阳气最易从头部走散,产生寒冷感。医学测试表明,静止状态不戴帽的人在环境气温为 4 ℃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 60 %。
尤其是一些年老体弱者,阳气渐衰,头部易为寒邪所侵。而且头部受寒冷刺激后,容易诱发血管痉挛、血压上升、斑块脱落,导致脑梗、脑出血等急症。
保暖方法:出门一定要戴帽子和围巾,不要然寒邪之气入侵。
二棉背
寒气最易入侵
背部为膀胱经脉循行的主要部位,而该经如同卫外之“篱笆”,有抵御外邪入侵的作用,冬天风寒之邪侵入人体,往往首当其冲。
背部又是督脉循行之处,此脉为“阳脉之海”,能总督一身之阳经,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背部血液循环劣于四肢,脂肪分布又不及腹部,所以,背部保暖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保暖方法:中老年人,背上这一块一定要保护好,比如穿个背心。
三棉足
寒从脚下起
足部乃人体足三阴经起始处,相对于头属阴,阳气偏衰。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兼之表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故皮肤温度最低。正如民间所说,寒从脚下起。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脚还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的神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保暖方法:给脚保暖,穿暖和的鞋子是不必多说的了,除此之外,如果总觉得脚底凉,可以泡脚。晚上睡觉的时候用双手搓搓脚心的涌泉穴,升阳助暖。
第二件事灸三穴
补阳有一套,养身胜补药
艾灸也是补阳不 二之选!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 陈秀华教授介绍,
艾草本性温,经燃烧后,作用力更强,加上火本属阳,所以艾灸是补阳有效的方法之一。
专家介绍,三九天中,最适合艾灸的三个穴位就是关元穴、中脘穴和足三里了!
▼
关元穴
调理气血、补肾固
【位】脐下 3 寸,即肚脐下横四指的位置,与肚脐对齐。
【功能】长期在该穴施灸可使人元气充足,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
中脘穴
调治一切脾胃病症
【位置】腹部正中线,脐上 4 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
【功能】该穴对胃部疾病的全部症状均有比较好的效果。
▼
足三里穴
调和气血、驱邪防病
【位置】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旁开一横指。
【功能】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的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