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5|回复: 0

气象服务 热度攀升(经济透视)

发表于 2022-1-8 20:27: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气象服务早已不再局限于天气预报等公共产品,其商业价值日益显现。据一家国际专业研究机构最新估测,目前全球气象信息市场的产值已接近10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还将以8.5%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扩大。

  在气象服务全产业链,一些环节的商业属性显而易见,比如为气象信息产品做支撑的探测、网络、计算、数据管理等软硬件设备。气象信息产品处于产业终端,最知名的莫过于国家气象台每日的天气预报播送。这类气象信息未经过深加工,面向公众免费提供,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

  另一类气象信息则面向特定使用者,提供精细的定制化服务,致力于为用户创造经济收益。除了灾害防御等传统需求外,旅游出行、市场交换、生态环境、康养保健、能源电力、期货保险、高效农业、建筑设计、体育竞赛等,处处都需要更精细化、针对性的气象服务,远远超出了传统公共气象产品所能覆盖的范围。比如,有研究发现,德国夏季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就会增加230万瓶啤酒的销量;在日本,夏季30摄氏度以上的气温每多一天,空调就能多卖4万台。这些行业显然需要精细化气象信息来更好地指导生产和销售。

  市场化的气象服务应势而起,并通过创造更多商业价值赢得了客户。例如,日本一家连锁食品超市订购了全年天气服务后,位于不同地区的店铺经理可以依据每6小时的气温、降水概率等数据制定当天的营业方针,并根据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更加合理地管理进货量,减少了库存和食品变质等损失。

  有针对性的市场化气象服务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已成常态。提供这些服务的主体既有国家气象部门,也有私营企业。总体上看,气象服务市场大都是在公共气象产品无法满足的领域拓展空间,以专业性和针对性为主要特征,两类产品定位于不同需求,形成有效互补。如在天气预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除满足各成员国的需求外,还向世界各国免费提供高质量的预报产品。与此同时,各国付费购买其精细化预报产品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反哺了该中心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尽管各地区和国家的情况有较大差异,但市场化的信息供给已被证明是提高气象服务效益的有益补充。

  中国的市场化气象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前景良好。一方面,由于中国独特的复杂天气气候与数量众多的人口结构特点,经济社会对气象影响非常敏感,服务需求量大面广;另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引领下,政府部门、国企、民企同时拓展气象服务市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可以充分发挥。特别是大数据、云技术、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快速发展,助力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使大气探测、数据处理、预报服务等气象业务各环节都能从中受益,一些拥有这些技术的企业也开始在气象领域开辟新的市场增长点,推动气象科技不断发展。

  (作者:许小峰,为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