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潜入青纱帐
——偷玉米
“北方的青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神往”,这句诗出自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我也很怀念曾经的一片“青纱帐”。
2005年的9月,我们队搬迁到滨州地区一个靠近老百姓村庄的地方。井场附近有一片长势喜人的玉米地。九月份,地里的玉米开始成熟。
我们队刚搬迁过去,队长就组织大伙开会说,任何人不允许偷井场附近的玉米。如有这种行为,发现一次扣款1000元。虽然,我从小就喜欢吃新鲜玉米,但队上有严明的纪律,我不敢造次。
守着馋人的玉米工作好几天了,我一直只闻其香,不食其味。同事小荣说:“苏,吃过下午饭,天快黑的时候我和小利去偷玉米,你一块去吗?”我大吃一惊,难道她们不怕触犯队上的纪律,敢跟队长叫板?小荣说:“队长说不让偷井场附近的玉米,没说不让偷离井场几百米远的玉米呀!我和小利前两天就踩好点了,在离井场二百多米的地方有一片玉米地。”我稍微犹豫了一下,就答应同她们一起前往。
在行动之前,我们谨慎的商量了一下“作案”服装,是穿工作服去还是穿便装。如果穿工作服去,一旦被老百姓发现,我们的身份立马暴露,玉米地的主人会在第一时间找到队长,那我们就糗大了;如果穿便装去,一旦被老百姓发现,我们可以谎称是附近村子里的村民,和老乡自行交涉,赔点钱了事。商量好之后,我们仨人悄悄的出发了,趁着微黑的夜色,结伴走向玉米地。在掰玉米棒子的时候,小荣说:“你俩别太实心眼,隔几株掰一个,尽着一株掰,把一株掰成光棍,一旦老百姓发现玉米被偷,以后会加强防范,我们就没法再来了!”小荣真他妈聪明。
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又闷又热,借着月光我看到地里有一大坨巴巴,赶紧通知小荣和小利:“你们两眼神好着点,脚下有一个大巴巴雷,小心别踩上!我靠!这密不透风的青纱帐成了露天的WC,不过想想也没什么,老百姓有句话“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一想,埋伏在这儿的“巴巴雷”就很好理解了!
我们一共偷了九个玉米,趁着漆黑的夜,一路小跑着回到宿舍。到宿舍后,我们三个人分工合作。我负责去一班司钻那借电饭锅,小利负责给玉米剥皮和“理发”,小荣负责去打煮玉米的水。等我们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三人坐在自己的床上,闻着锅里溢出来的香气等着玉米煮熟。锅开之后,玉米的香气弥漫了我们的小屋,我们趁热吃着偷来的果实,感觉很香甜。正当我们沉浸在吃的快乐中,宿舍的房门被人敲响。我们像三只受惊的小鹿,被这突如其来的敲门声弄得不知所措。还是小荣的心理素质好,她说:“不慌,不慌,先问问是谁,小苏藏锅,小利赶紧把玉米藏起来!”等我们手忙脚乱的把玉米藏好之后,才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男同事,他很不满的说:“在里面干嘛呢?磨磨蹭蹭不开门”。我们说:“看电视呢,开的声音大没听到。”男同事说:“屋子一股子啥味?你们在吃玉米!”我们极力否认。他走之后,我们从床底下拿出来接着吃。
成熟的玉米,扒开它美丽的绿色外衣,黄色的玉米粒密密麻麻整齐的排列着,散发着诱人的光泽,似一颗颗珍珠。真是喜人!我说:“咱们以后别去偷了,想吃的时候,可以跟附近的老百姓买几个。偷玉米太危险了!”小利说:“偷来的东西才好吃,有着贼腥气!”小荣说:“我们这不能叫偷,电影早就公映天下无贼了!”
那年,那月我们正年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