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295|回复: 0

【书斋寻悟】每日一评:90岁谢冕先生与当代诗歌(2022★09)

发表于 2022-1-9 07:45: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d01fc5f24487711016c2c245d49b3bb4_MAIN202201052339000135484259803.jpg
◎谢冕
关键词:谢冕 文学史
谢冕先生长期耕耘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他的劳作始终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步伐:他于1980年发表《在新的崛起面前》,做“朦胧诗”的辩护师和开拓者,为当代诗歌史的发展写下重要一笔;他对百年中国文学和百年中国新诗整体研究,并 引 领 诸多青年走上中国新诗创作与研究的道路;他的评论文章于新诗评论话语建设贡献卓 著,凸 显了文学评论家的主体意识;他创办并主编《诗探索》杂志,坚持自由、开放、多元的办刊理念,为当代诗歌开辟了一块生机勃勃的园地……诗歌是他一生的核心。用谢冕先生的话说,他“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件事用尽一生的心力。”

2022年1月6日是谢冕先生90岁生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日前发布“谢冕评论专辑”,谢冕先生的《似水流年》一文,以历时性的人生片段,概述了自己的为学为文经历,也穿插了独特的人生感悟与文学感言;张炯、吴思敬、孟繁华三人的文章,对谢冕先生在中国新诗评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以及教书育人、办刊编书等方面的劳作与成就,进行往事回顾和学术评说。这组专辑文章比照阅读,既有相互印证之效,又有桴鼓相应之趣——读者看到了一个为当代诗歌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奔走呼号、呕心沥血的文学研究者的身影,看到了一个为中国新诗创作的求新求变摇旗呐喊,遭受非议仍痴心不改的诗歌评论家形象。人心与文心,人品与文品,都由此折射出来,熠熠生辉,光彩灼人,使人折服,令人纫佩。我们在此将四篇文章一并推出,以飨读者,并衷心祝愿谢冕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编者按

似水流年
童年没有色彩
我来到这个世界,世界以贫穷和忧患迎我。五岁,1937年,略有记忆,耳边依稀听得枪炮声和哭喊声,从遥远的北方传来。紧接着是离乱的岁月,为躲避敌机的轰炸,也为了寻找少花钱的学校,从这个小学换那个小学:化民小学、梅坞小学、麦顶小学、独青小学、仓山中心小学,我的童年就这样在不断的迁徙(真正的名称应当是福州方言“跑反”)中,在无穷的灾难中诞生并度过。现在的孩子都说童年是金色的,我的童年没有色彩,要有,那只能是灰色,甚至是黑色的。

钟楼以及老榕树
很快就到了上中学的时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我该上中学了。家境如此,加上物价疯涨,我根本交不起昂贵的学费。李先生于是介绍我进三一中学。五口通商之后,外国商人和传教士涌入福州,他们办教堂也办医院和学校,三一中学是当年英国圣公会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学校的前身是圣马可学院。万拔文校长是一位诗人,我们的英文校歌是万校长作的词曲。万拔文回国,学校建钟楼纪念他,名曰:思万楼,此楼至今犹存。三一中学是一所 贵 族 学校,战乱,时艰,钞票不管用了,学费以大米代现金。李兆雄老师的大哥李兆铨先生当了我的担保人,他以校董的身份为我申请减免学费。就这样,拼拼凑凑,跌跌撞撞,我终于完成了初中学业。

炮车隆隆向南
那一年的夏天非常炎热,太阳如一盆火球,照着这座南中国海滨城市。1949年,8月17日清晨,枪声稀疏之后,进城的解放军快步跑过我家后门的山道。这一年我十七岁,刚上完高中一年级课业的学生。我走上街头,大街两旁整齐地躺满和衣而卧的、长途奔驰和激战之后的士兵。他们赢得了一座城市,可是他们却和衣睡在街头。火一般的太阳晒着,汗水,泥垢,甚至还有血迹,就这样,他们听不到欢呼胜利的声音,更听不到获得解放的民众的称赞和感谢,他们沉睡在路边。

最初的领悟
野战军28军83师文艺工作队是连级的建制,极盛时有200多人。一部分成员是上海战役后从当地文艺团体参军的大学生,大部分则是像我这样福州解放后加入部队的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后来文工队整编,我被分配到连队,直至复员。在文工队,我被安排在编导组。我开始为适应需要写简单的演出材料:短剧、对口唱、快板、数来宝和歌曲等。这是平时,遇到行军或战时,我的任务是行走在战士的队列中用扩音器以歌声和口号鼓动士兵。

岛上读书石
南日岛,现在从地图看去,像是撒在兴化湾上的一串明珠。当日却曾是残酷的战场。我所属的步兵249团一个加强连,在一次十数倍于我的偷袭中全军覆没,其中有我的几位朋友。南日岛告急,战斗就是号令,我们匆匆收拾识字课本和黑板,日夜兼程奔上了南日岛。统共十几个村庄的小岛,一下子住进了一个加强团,渔民们推卸门板,让出本来就不宽绰的住房给军队。我们的工作是挖坑道,死守阵地。

仓山梅林
眼下到了1955年,我被奉命复员,而且不解释原因。事后得知,是部队要正式实行军衔制,我因为有二哥在台湾谋生,被认为是“海外关系”,不宜留队。记得是连里的司务长陪我吃了一顿告别饭,我领了300余元复员金,回到家乡福州。房舍犹在,父母老了。我要开始新的生活。感谢那时有一位女友陪我散步,说不上爱情,爱情是一个渺茫的梦。我投书寻求职业,石沉大海;我于是决心以自己的实力,投身高考。

老屋背后有一座梅花山(现已荡然无存)。一片梅林,冬日梅花盛开,冷香氤氲,很是迷人。我约了也想同时应试的中学同班同学张炯(他也参军了)一起复习功课。全部的高中学业,我们自学完成。报考填志愿时,我坚持“非北大莫属”,我代他填写志愿:北大、北大,第三还是北大!结果我们 同 时被北大中文系录取,还是 同 一个班,学号也是连着的。
春天的约会
乐声中断,舞会散场,岁月凌厉。前面说过,我没有童年,也许更可以说,我没有青春。17岁正是人生做梦的花季,我为一个信念,辞别父母,尘封心爱的诗集和课本,把自己寄托给生死磨练。23岁求学京华,天真浪漫,踌躇满志,天高地阔!随之而来的是事与愿违:批判与被批判,改造与被改造,斗争与被斗争。白专道路,个人主义,螺丝钉,以及无休止的“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少有的欢愉,太多的凄厉。当然有一代宗师传经授道的教诲之恩,当然有风雨同舟、悲欢与共的友谊和爱情。然而,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我们为此付出了全部的青春!

学海浩荡,我所能掬于手中的,只是其中的一勺水!到了晚近,我才顿 悟,一个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学问。一般人能做的,往往只是沧海一粟!在近代学者中,我最倾心和景仰的是王国维和闻一多,他们一生短暂,而学问却做得惊天动地。从甲骨文到《诗经》《楚辞》、唐诗,文学史,学术史,理论研究,另外还有创作,闻先生还有艺术,他们把短暂的人生浓缩在宏伟的学术中,匆忙却 辉 煌,如火之燃烧,更似是雷电之闪过天际。我惭愧,我比他们年寿徒增,论成就却是天地之别!(谢冕 张炯 吴思敬 孟繁华  2022年01月06日07: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