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91|回复: 0

新年第一课,习 近 平向党内高级领导干部讲了5个问题

发表于 2022-1-13 15:49: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学习小组
  1月1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习 近 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这次专题研讨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深入研读和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小组注意到,习 近 平在开班式上深刻阐述了5个问题,分别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这些阐述构成习 近 平“新年第一课”的主体脉络。

  1月1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习 近 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习 近 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 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这次专题研讨班上,习 近 平进一步作出阐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层层递进的逻辑,揭示出一个道理: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这涉及两层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两者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实践。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曾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等作过科学预测和设想,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就是一成不变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正如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本土化”?习 近 平提到“两个结合”,即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体现的正是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当前,中国面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 前 所 未 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可以说,时代变化已经远远超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
  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历史的辩证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