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那时家境贫寒,父亲为了能多赚一点钱补贴家用,在离家很远的煤矿上一干就是大半辈子。如今,我秉承着父辈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也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作者。
2019年6月,我来到川煤华荣能源石洞沟煤业公司工作,那时,对煤矿的一切认知都还停留在对父辈的记忆里,对他们的了解也仅局限于报纸上的新闻。直到后来,在与他们一次次的接触过程中,才慢慢加深对他们的了解,才明白他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钢铁队伍,是用激情演绎青春,用无畏肩负使命,用奉献彰显责任的“煤亮子”。
记得第一次与煤矿工人的相识是在入职后第二个星期,因为干的是文职工作,就很少到基层去,也就没有见过真正的一线工人,这也激起了我对他们的好奇,始终想前往一线,看看他们是怎样在“战斗”。终于,某一天在得知因工作需要,需下井一趟,我显得异常兴奋,因为终于可以看见穿着班衣、戴着矿灯干活的工人了。于是,部门给我安排了一名下井工人陪同。在换好班衣戴上矿灯,一切准备就序后,刚来到井口,正巧碰上刚出井的煤矿工人,他们穿着中筒水鞋、腰间系着自救器,头上戴着还闪耀着光芒的矿灯和明黄色的安全帽,一身湛蓝的班衣布虽布满煤尘,但穿在身上却显得格外精神,满脸的黑色尘土却怎么也遮不住那一口洁白如雪的牙齿和笑容,这便是煤矿工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很符合同事常说的他们就是“那群最可爱的人”这句话。在路过我旁边的时候,可能见我面生显得有点胆怯,不过还是主动跟我打了招呼,朝我笑了笑,我礼貌性地点头回应过后,便随着陪同我的那名工人张大哥开始正式进入井巷。
一进入井巷,跟我想象的很不一样,我以为那会是一个黑暗、伸手不见五指,完全靠矿灯指路的地方,可是入眼的却是一条长不见尽头的明亮巷道,且显得异常宽阔,这不禁让我第一次下井的忐忑心情慢慢得到舒缓,不再那么紧张。之后,我们来到了架空人车的地方,张大哥告诉我,这个就是大家常常说的“猴儿车”,因坐在上面需要双手抱着,老远看就像一只猴子抱着树枝一样,所以大家都爱叫他“猴儿车”。在乘坐时,张大哥还不忘告诉我乘坐的技巧和一些注意事项,还示范了几次,避免我出现意外,当时我深深体会到他那种很细心、很有责任感的精神,即使是第一次相识,却因我是个新人,一路上给予颇多照顾,让我不禁对煤矿工人开始敬佩起来。
在完成工作后,我们准备出井,我告诉他我认得路,自己返回就行了,让他去自己的地点工作,可他坚定地说:“那可不行,我把你送出去再进来就行了。”其实我是准备自己返回的,可是经不住他的再三劝说,只好同意了他再次陪同我出井。在到达井口时,我对张大哥再三感谢,他说这没什么,只是挥了挥手,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他的笑很甜、很朴实、很温馨。他转过身慢慢朝着幽深的巷道走去,我站在井口,看着他那挺拔的背影、坚定的步伐,还有那明晃晃的灯光一闪一闪的慢慢消失在井巷深处,我不禁轻轻说:“谢谢您,张大哥!”
一顶矿帽、一盏矿灯、一身布班衣,这就是矿工,他们朴实、勤劳,爱岗敬业,让人由衷地敬佩,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