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81|回复: 0

【书斋寻悟】每日一评:元宇宙 未来已来?(2022★21)

发表于 2022-1-21 11:19: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dd54ecb13bbfc1b490a3cdaf0c7a5bd7_MAIN202201171753000127753685688.jpg
科幻小说《雪崩》封面
刘慈欣、王晋康、韩松、吴岩、何夕等科幻作家探讨元宇宙与科幻文学的未来
刘慈欣  王晋康  韩松  吴岩  何夕等  2022年01月18日08:08
关键词:科幻文学 元宇宙
主持人:超侠

2021年,随着马克•扎克伯格将公司名字从Facebook改为Meta(取自英文单词Metaverse,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译法是元宇宙),元宇宙的概念风靡了世界,影响最深刻的领域是互联网企业。事实上,元宇宙这个充满“科幻感”的词最早出现于1992年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这部作品描绘了一个近乎真实的虚拟现实世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数字化身”,在虚拟世界中交流、生活、斗争。《黑客帝国》《头号玩家》《失控玩家》等科幻电影中,也都出现了“元宇宙”的不同体现形式。
641e516e58b1f81c7ce651b20c48c178_MAIN202201171754000482878450071.jpg
科幻电影《黑客帝国》剧照
针对“元宇宙”的概念,网络上各种观点层出不穷,有人认为,如果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实现了高度逼真的虚拟世界,这很可能是一场灾难;也有人认为时代生活正从有形转向无形,从真实转向虚拟真实,小说和电影里关于虚拟世界的描述正在逐渐成为现实,未来,虚拟世界将会如何发展……日前, 中国作家网特邀多位 知 名 科幻作家,聊一聊他们眼中的“元宇宙”以及科幻文学乃至人类和世界的未来景象。
f58c5817784dc3d4e1dd2b1c34a224b5_MAIN202201171757000521208192965.jpg
科幻电影《失控玩家》电影海报
“旧瓶装新酒”抑或科幻叙事的未来?
刘慈欣:认定虚拟现实将成为形成未来形态的决定性因素,只是一种惯性和直线思维而已
我之前没有对元宇宙发表过任何评论,也没有说过元宇宙把人类引向死路。我同意大家的看法:虚拟现实和AI技术与太空开拓事业并无矛盾,相反,信息技术是宇宙航行所依赖的基础技术之一。只是从现实的趋势看,人类文明因信息技术而走向内向是一种可能性,但这取决于人类自身做出的选择而不是技术本身。也同样存在其它的可能性。

现在,人们基于元宇宙展望未来时都有一个下意识的预设,即认为包括虚拟现实和AI在内的信息技术将是塑造未来的主力,这个预设不一定成立。从历史上看,信息技术只是主导文明发展的技术之一,在之前还有其它的技术也起到过这个作用。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改变也不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但却使人们相信它将主导未来。事实上,未来之路很长,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塑造出人们现在的想象世界之前就可能减缓甚至停滞,同时,完全可能有其它的技术领域产生重大突破,进而取代信息技术成为塑造未来的主要力量。这其中包括分子生物学、材料和能源科技、脑科学等,当然也包括航天技术。所以认定虚拟现实和AI将成为形成未来形态的决定性因素,只是一种惯性和直线思维而已。

回到元宇宙本身,我没有从中看到什么新的东西,相对于技术发展的构想,它更像一个社会学概念,而其中涉及到的所有因素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都已经被充分地设想和讨论,没有什么更多要说的。
王侃瑜:元宇宙最近很火,但其中有多少是资本炒作的泡沫呢?
我最近的作品《觅音》其实直接写到了元宇宙和星辰大海的矛盾,小说中的女主角“我”参加了探索系外宜居行星的太空航行计划,然而投入巨量时间和资源的计划却一无所获,回到地球后,“我”发现地球人类早已忘记当年的星际探索热潮,龟缩于元宇宙世界中,不再关注星辰大海,也不再关注身边的地球。其实小说中向内发展和向外发展的矛盾灵感源自刘慈欣的小说《黄金原野》和《不能共存的节日》,他在小说中表达了对于人类沉溺虚拟世界、一味向内发展从而不再向外探索的担忧。在现实中,这两种发展方向是共存的,但与其他千千万万种技术一样,它们都在争夺资本和公众的注意。元宇宙最近很火,但其中有多少是资本炒作的泡沫呢?

顾备:元宇宙属于人类还是尚未诞生的强人工智能?
人类的未来,是进入元宇宙世界,还是打开星际之门,走向星辰大海?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首先得规范什么是人类?如果人类的部分躯体被机械替代,还是人类吗?基因改造人呢?进入元宇宙以后,大概率只有大脑有用吧,要躯干何用?不如直接通过脑机接口驱使机械或者弱人工智能去执行任务?
而另一方面,太空中并没有人类的身体需要氧气、水、营养,。要么携带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要么改造星球,要么改造基因……恐怕真正能走向星海深处的,也只能是新新人类了。
所以,无论进入元宇宙还是走向星辰大海,恐怕未来的人类从生物学角度而言都不再是人类。

再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元宇宙真的就是人类的元宇宙吗?会不会是为AI准备的?而我们仅仅是原住民,仅仅是为数字的原始海洋提供养分的氨基酸?元宇宙正等着强人工智能的诞生?

顾适:在我们走向太空文明的过程中,元宇宙可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不是特别了解元宇宙,但我也不是特别了解星际文明。在我粗浅的认识里,这两者之间并无矛盾。元宇宙是一种新的科技,关键在于人类怎么使用它。比如核裂变,是用来做原子弹,还是用来做核电厂?不同的使用方法,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我们走向太空文明的过程中,元宇宙有可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我的作品《<2181序曲>再版导言》里,曾提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倘若去往另一颗宜居行星的旅途,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人类如何保证旅途中不会在飞船内部或飞船之间发生战争?或许借用元宇宙,让大多数人在VR世界中生活,是一个可能的答案。

谢云宁:在元宇宙,精彩绝伦的故事才是第一“硬通货”
我在长篇小说《宇宙涟漪中的孩子》曾设想过元宇宙的一种未来,未来元宇宙真正吸引人的或许并不是构建一个与现实平行的“虚拟世界”,而是有可能让沉浸者感受数倍甚至数十倍于真实世界的“超频元宇宙”,新一代VR头盔能够用频率更快的信息去欺骗大脑,让驳入玩家浑然不觉地生活在时间加快的世界中。谁又会拒绝在相同生理时间中去获得更广阔的经历呢,这无疑变相延长了人类寿命。

在元宇宙,精彩绝伦的故事才是第一“硬通货”。进入元宇宙的玩家终日沉浸在一个个互动小说中,一次次经历不一样的人生,同时,也需要自己创造互动小说以维持“生计”。

谢云宁作品《宇宙涟漪中的孩子》
江波:不能以现在的眼光打量未来,而是要使用未来视角看未来
我对于元宇宙的看法可以参见我的一个科幻系列“洪荒世界”,该系列一共四篇小说,所描述的就是一个虚拟和现实共生的世界。

人类的未来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未来。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打量未来,而是要使用未来视角。在未来,机器人类,基因改良的人类,虚拟人类……彼此共生,适应不同的生态位。比如,探索宇宙太空,主流会演变成以机器人为主。这些机器人高度智能化,能够理解人类,甚至超越人类,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人类,或者超人。这是人类未来图景的一部分。

元宇宙中则会诞生出虚拟人类,这些虚拟人类一部分来自于人类自身的意识(意识上传不太可能,但意识模拟还是有些成功的指望),但主体一定会演化成元宇宙中创造的人物。未来的某个时刻,人类可能赋予这些虚拟人物以人权,承认他们为人类大家族的一员。而元宇宙,就是属于他们的世界。

郑军 :人类并不会因为接触虚拟世界而停止探索现实世界
认为人类接触虚拟世界,就不再探索现实世界,导致这种担心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忧虑于信息科技压倒其他科技的现状。在科普传媒上,有关信息技术的报道比其他专业多得多。以至于有人抱怨:“他们承诺会飞的汽车,结果却只有140个字节”。但作为信息技术核心指标的“算力”,直到半世纪前才开始暴增,算力暴增其实是在弥补人类科技体系的一个短板。信息技术的新闻更博眼球,也不过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二是自然科学本身的一个弊端。它主要研究物质世界,一提到人,就只知有“人类”,不知有“人群”。其实,人类从来都分群分派,行为模式有巨大差异。沉迷于虚拟世界和沉迷于麻 将 牌或者斗蟋蟀的人群,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而探索者和创造者完全是另一批人,他们不为时尚所吸引。科学从来不是大众事业,有多少大众沉迷于某种新玩法,并不影响科学本身的发展。很难想象航天科技会因为元宇宙兴起而不再发射重 型火箭,海洋研究院会因为元宇宙而放弃深潜器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