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772|回复: 1

【书斋寻悟】每日一评:莫言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种子(2022★22)

发表于 2022-1-22 07:41: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9c1c15f209add05d5b3f134e9eacce7_MAIN202201190826000178153744154.jpg
莫言 《晚熟的人》 小说写作
莫言 张清华: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种子
来源:文艺报  莫 言  张清华  2022年01月19日08:24
关键词:莫言 《晚熟的人》 小说写作
小说本身具有像树木一样的自我成长过程,跟人一样
张清华:莫言老师好,岁末年初受《文艺报》委托,就您的作品问几个问题,同时也由此说开去,聊一些有关的话题。那我们就先从《晚熟的人》开始吧。《晚熟的人》是您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所创作的小说结集,汇集了这几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出版以后读者反响热烈,您自己关于这个小说集有些什么想法?

莫 言:实际上,这个小说集的创作过程是很漫长的,其中有几篇是2012年春天的时候写的,当时有一个朋友把我拉到西安,在秦岭附近的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住下来,开始创作。大概写了六七个短篇小说的草稿,后来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就把整个创作搁下了。直到2017年的时候,我又把这些小说拿出来重新整理了一下,陆陆续续在一些刊物上发表。

我曾说过,小说本身具有像树木一样的自我成长过程,跟人一样。人一直在不断成长,小孩长大,大人变老,小说也是有生命的东西。当然,我指的是那种有人物原型的小说,比如《等待摩西》这篇小说,摩西就是有人物原型的。这个人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许多年前也曾经见过,后来传说他失踪了,他的太太和孩子在家里苦苦地等待。大概几十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了他的弟弟,问起他来:“你哥还没消息吗?”他说回来了。所以,现实生活当中确实有这么一个事件和人物。当然小说里所描写的很多事情跟他是没有关系的,但是这个小说的核心部分——就是突然失踪三十年的人又突然回来的事件,确实是有原型的。我写到他的太太每天提着一个糨糊桶,拿着一摞传单,在来来往往的货车上贴寻人启事。直到我在写这个小说的时候,这个人还没有消息,我心里想他肯定已经不存在了,多年来没有任何音讯,怎么可能还活着呢?但是,他的突然回来,让我感觉到这个小说没有完成,应该继续往下写,于是就有了《等待摩西》。所以我说,人在成长,小说也在成长。作家还是应该跟当下的生活保持一种密切的联系,才能够获得最鲜活的、最感人的、最令人信服的素材。

还有一篇小说叫《贼指花》,它在我电脑里趴了起码有20年了。当时的题目最早叫作《三回船》,因为我在写它的时候,想起小时候在故乡看过的一出地方小戏——茂腔戏,名字就叫《三回船》。当然,这出戏演的是新人新故事,讲一个二流子天天梳着大背头、穿着皮鞋,到处追求姑娘的故事。当然,那个时代的姑娘肯定不会喜欢这样的二流子,他尽管漂亮、有才华,但是不爱劳动,所以她们不会爱他。这出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回船》讲的也是新事新办,跟农村的爱情婚姻新故事有关系。我就想,这个小说应该发生在三条船上。第一条船当然是在小说所描写的松花江上。上世纪80年代,一帮文学青年喜欢混迹于各种刊物组织的笔会,笔会期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然后,这个故事应该发展到另外一条大江上去,最后肯定还要结束在这之外的另一条江上。但后来我觉得叫《三回船》也不太好,原来那个戏讲的是划着船走了,突然回来,又走了,又回来,这叫三回船。那么,这个故事发生在三条江的三条船上,到底题目叫什么呢?有一段时间,我想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叫“船上浪漫曲”,后来找不到一个精妙的结尾方法,也就放弃了,感觉没有意思。但是故事的核心一直没想好怎么处理,就一直搁置到了2020年的疫情期间。

张清华:最后的这个结局是后来想到的吗?
莫 言:就是在疫情期间,突然脑子里面灵光一现,这个小说终于有了核心故事,《贼指花》围绕着一个小偷来写。那么到底谁是小偷,最后我也没给读者一个特别明确的答复,但我想读者肯定还是能够看出来的。那么,这个小说实际上也是一个成长的小说,它本身是依傍了几十年前一次参加笔会的经历和感受,搁置许久,直至去年突然完成。就像一粒种子埋在那个地方,等待阳光、温度、水分和合适的机会,然后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这个故事也是有很长的跨度的,总的来说,这个集子中的小说,都是有这种漫长的酝酿史,然后一鼓作气地完成。

张清华:我对《晚熟的人》里面的人物很感兴趣,他们多数都是一些有鲜明历史印记的人,有特殊符号意义的人,比如说那个到老了还要战斗的村书记,再比如那个流氓无产者武功。这些人身上还带有非常多历史的痕迹,但也走到了现实之中,来到了当下。我看您的小说里面,对他们的态度,总体上是悲悯和宽宥,细部是有厌恶甚至还有痛恨。那么,您是怎么对这些人物进行定位的呢?

莫 言:刚才我们谈到,《晚熟的人》的特征之一,就是每个故事的历史跨度都很长,每个人物的历史也都很长。那么,对这部分人你刚才讲的,我是完全同意的,就是对他们是一种宽宥的态度,就是说,我认为他们这样做都是历史造成的,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有批判。有的人性格当中本身就包含了让他一辈子不得安宁,也害得别人不得安宁的这样一些坏的东西。

我写这样一批小说,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在我们的历史过程当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批人,而是希望能够让大家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自己和身边的人。武功这样的人已经变成一个老人了,很快就要死掉了。在那样一个环境里,他用那种方式来抗争,同时他要作恶。这个时候,他就是一个残忍的弱者、凶残的弱者。在目前这个网络时代,像武功这样的人,可谓比比皆是。他以他的弱小来获取他的利益,当他被欺负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弱小的。但是他做的恶,他对别人的伤害一点不比强者对弱者的伤害小。

张清华:这就是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武功这个人非常典型,他是以弱者的名义行着霸道,也伤害到很多人。

莫 言:他干了没有底线的坏事——我弱小,我欺负比我更弱小的人。我打不过你,但是你老婆孩子打不过我。只要你不把我打死,我就去打那个孩子。你小孩两岁,怀抱里的孩子能打得过我吗?

张清华:阿Q也是这样,阿Q不是也欺负王胡、吴妈吗?
莫 言:这也是跟阿Q一样的,阿Q确实始终没有在这个社会里绝迹。
张清华:所以这批作品我认为依然有早期作品的批判性,也有鲁迅对人性的反思,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也仍然能够看到一些影子。

莫 言:我现在觉得,要重新定位好人和坏人。在《地主的眼神》里,我对一类“地主”人物重新进行了一种客观的定位,他是地主确实很可怜,但是他本身也很坏。他对他的儿媳妇,对小说里的儿童,也是非常凶残的。

历史学家往往着眼于大的方面,而作家首先关注的是个体
张清华:我这个年龄的人,对于老家的那些农民人物也有一些记忆。但这么多年过去,觉得小时候的理解太浅了,直到中年才会感觉到他们的丰富,他们身上恒在的那些善与恶。那些人中间,有一个从假洋鬼子到阿Q再到王胡、小D的鄙视链、压迫链,都在其中挣扎,没有办法把他们的善恶区分开来。

莫 言:这就是人世,这就是丰富的乡村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实际上都在产生一种非常可贵的东西,就是宽容之心。过去认为大逆不道的很多东西,现在回头一看觉得很有道理,没有必要去谴责人家,我觉得应该认识到乡村社会存在的巨大的包容性。

张清华:您的长篇新作什么时候能出来?准备写一个大部头的作品吗?
莫 言:这个不太好预告,慢慢来吧,倾毕生之力来。现在我也犹豫不决,到底是向李洱学习,写一部70万字的作品呢,还是就写一部三四十万字甚至二三十万字的。写着看看,是个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2:18:46 | 查看全部
今日的【书斋寻悟】每日一评栏目推出莫言 《晚熟的人》 小说及 “莫言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种子”访谈录,欢迎评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