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船舶山西汾西重工装备制造公司铸造车间有这样一群与高温和铸件打交道的人,无论酷暑寒冬,勇战高温,熔炼着他们青春的激情。炉膛内炉火正红,金红的容器流淌着银色的溶液,是他们用匠心将熔化的金属液浇注成一件件完美的铸件。他们就是熔化组五名不平凡的“壮士”。
青年骨干畅显龙说:“熔化组是团队作战,有活儿一起干,有困难一起扛。”
畅显龙熔化完铝液,连忙去帮组员马亮、赵子龙、赵春翔进行“反压差重力浇铸”。马亮指挥着吊车,将庞大的椭圆形盖子吊起,吊出铸好的模具,费力地将小车推到清刺工序。他们平凡的身影却晕出七彩的光芒。
铸造车间是装备制造公司的第一道工序。为保证整个公司的生产,铸造车间不仅要为其他车间留下富裕的时间,更要严保铸件质量。熔化组是铸造车间最核心的工序。2020年、2021年,铸造车间扩产任务翻番,熔化组加班加点,全年无双休、节假日,只为全力保障车间生产任务准时保质保量完成。
时间紧任务重,更要狠抓铸件质量才能行
在繁重的生产任务面前,熔化组成员沉心静气,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畅显龙提出“铸件是严格把控出来的”,要求配料更加精准,添加变质剂精确到克,同时严禁添加的随意性和各种材质的回炉料混放混加,将金属液变质温度、精炼处理温度严格控制在720摄氏度至730摄氏度之间。熔化组通过环环严格把控,铸出一件件精品。
2020年,熔化组共浇注成型产品铸件1200余件,铸件合格率达95%以上,熔化金属液300余吨,熔化金属液合格率达97%以上,其中使用回炉料高达80余吨,直接节约经济成本200多万元,为车间降本提质增效作出了贡献。
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艰难时方显英雄本色
熔化组成员的工作既特殊又辛苦,每天就是守在火红的炉膛旁。
2020年7月17日,熔化组正处在生产任务最繁重之际,在化铝时,因天气炎热引发频感应炉炉体突发故障———感应铜线圈跑水,若处理不及时会引起烧坏感应线圈、炉体崩溃的重大事故。频感应炉的故障直接导致融化组停产。
炉子坏了,可生产任务停不得。危急之时,骨干畅显龙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承担起炉体修复工作,心里暗暗定下目标,一定要确保两天后开炉。畅显龙先后在造型组、熔化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上对频感应炉炉体的了解,便和马亮轮换着在狭窄的炉体内完成了拆炉、清炉、铺炉、埋设报警线、打炉、烘炉工作。当时刚将金属液倒出就发现炉子坏了,一直洒水降温,可炉子内依旧是70多摄氏度的高温。时间不等人,畅显龙和马亮穿上耐高温的长衣、长裤,戴上手套,在炉体内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修炉子掉落的土渣落在他们的头上、脸上、身上。畅显龙和马亮在车间穿着短袖都流汗,以超人般的意志忍受着炉子烫人的余温,在狭窄的空间内专心细致地完成对炉子的修复。他们只用短短一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平时最少一周才能完成的整个感应电炉的修复工作。
熔化组除了负责繁重的打炉工作,还负责日常250KW、350KW中频感应炉以及大型反重力浇注机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2021年的生产任务更加繁重,为确保生产的顺利推进,在熔化组组长孙红林的带领下,熔化组重新梳理了生产流程,科学安排原材料熔化过程,提前配料,确保连续作业,做到少停顿、少等待,实现了整个工序的有效衔接;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做到日点检、周保养、月检修,全年共累计保养、检修30余次,协同机修250KW中频感应电炉抢修12次之多,累计加班加点200个工时,解决处理设备突发异常故障十余次。
熔化组“壮士”们的热血在炉火中升温、冶炼、纯化,无畏三伏热浪,不嫌脏、累和艰苦,只知向前,绝不踌躇,让青春在铝水中翻腾、闪光、永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