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1-27 21:24:56
|
查看全部
2.2 求索精神引领性内涵的具体表达
刚才讲了求索精神的内涵是引领性和“三易”原则。那么,求索精神引领性内涵的具体表达是什么?我认为应该以两个“不”来表达:
第一个“不”,是“不易的使命——人的价值最大化”,不易就是不变的意思,这就是文化展所体现的一条主线,人的价值最大化;
第二个“不”,是“不竭的动力——自以为非”。这两点都体现了引领性和“三易”原则。
不易的使命:人的价值最大化
现在全球企业还停留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弗里德曼提出的股东价值最大化,但海尔已经提出了人的价值最大化。这就是一个引领性。但同时人的价值最大化又是不变的,永远不变。不变的人的价值最大化原则才能保持我们的引领性。如果这个原则变了,那引领性也就不存在了。所有外在表现出的引领形式都要靠人的价值最大化来支持。
不竭的动力:自以为非求索精神不竭的动力就是自以为非。它所体现的“不易”原则也是引领的。从创业到现在,所有的员工都接受了“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的思想和文化。佛教说“刹那无常”。一“刹那”仅有千分之十几秒的时间。这说明万事万物随时都在变。海尔所有员工都能够接受,这就是“不易”原则起到的非常引领性的作用。很多企业要么接受不了,要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变易”的体现就是海尔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而变化的目的是支持人的价值最大化。或者可以说,海尔以人的价值最大化为宗旨进行变化,而变化之后又促进了人的价值最大化的升级。
“简易”指的是海尔所有“变”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简化,简化到“与用户零距离”。管理学上说,企业非常难做的理由是因为摩擦力太大。和用户之间的距离越长,摩擦力就越大。如果我们和用户零距离,那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满足用户的需求。
现在新文化展把人的价值最大化和自以为非这两点都体现出来了。人的价值最大化这条主线一以贯之。不竭的动力——自以为非具体体现在了每个战略发展阶段的动态钟摆上。每一个不同的战略发展阶段就体现出我们所谓的自以为非,就是要忘掉昨天成功的案例,忘掉昨天成功的理念,要颠覆自己,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如此才能在新的时代,跟上时代的节拍,与时俱进。
人的价值最大化与自以为非的融合
在展览中,我们要思考人的价值最大化与自以为非如何融合起来,不能分裂。
海尔砸冰箱创品牌的事件是很震撼人心的。在这个事件的展览上体现人的价值最大化和自以为非的结合。当时海尔自以为非,认识到当时只追求产量不追求质量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通过砸冰箱则给大家以观念上的震撼,从而提升了员工的素质和价值,进而以人的素质的提高来保证产品的质量,也就我们所说的高质量的产品是由高素质的人制造出来的。因为有了人的价值最大化理念,在之后的多元化战略阶段,海尔在兼并很多企业的时候,不是解决财务上问题,而是解决人的问题。当时海尔有资金,但不会拿钱来挽救这个企业。海尔的做法是通过改变被兼并企业的员工观念,让兼并企业自己走出困境。这样“人的价值最大化”又解决了兼并的问题。
紧接着,海尔进入了创国际品牌战略阶段。这时,别的企业基本上都以代工为主,海尔为什么非要创国际名牌?就是因为我们砸冰箱时候就树立的“人的价值最大化”,要让人在国际创牌中提升价值。
由此可见,人的价值最大化和自以为非是相辅相成、互为里表的。
到了网络化阶段,不仅是哪个企业要自以为非,全世界所有的企业都要自以为非。
海尔从2005年9月20日提出人单合一。创立之初,因为是首创的,所以没有路标,没有样本,海尔在实践中探索。海尔之所以能探索的比较成功,关键的原因就是所有的员工都接受“变是常态”的观念;所有员工都接受“每个人必须要创出自己的价值”,也就是接受了自以为非和人的价值最大化。
现在很多国外企业听到我讲海尔取消12,000名中间管理层时,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海尔做到了,因为我们三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的“人的价值最大化”的理念。
当我们初步获得一些成就后,自以为非的精神,又会推动我们跟随时代变革和转型,这又带动了“人的价值最大化”的升级。因为在最开始,“人的价值最大化”体现在员工有没有把本职工作做好,但现在体现的是自主人创客的创新,这和原来“人的价值最大化”的体现相比产生了质的改变。
物联网时代的变革是突如其来的,大家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时代就推着我们必须进行变革。但海尔因为“人的价值最大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可以迅速应对这种变化;而变化之后,“人的价值最大化”又有了质的提高。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这二者不能割裂开来,要融合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