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企业职工提升幸福感要靠技能
赵华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提升企业员工的幸福感成为“热点话题”。3月15日下午,笔者来到中石化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桩二区采油一队对3位工人技师毕新忠、牛军、范力进行了专访,了解他们对幸福感的理解和未来期盼。
中石化劳模、工人技师、站长毕新忠了解笔者的来意后不加思索地说:“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两会上关于企业员工幸福感的话题。河南省长郭庚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2011+劳动技能提升=幸福’的公式,我是举双手赞成!作为工人技师和创新能手,企业给了我很多荣誉,我感觉自己的幸福感的确要高于普通职工,工资奖金加上创新成果奖励收入是普通职工的近2倍,郭省长的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毕新忠介绍,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长郭庚茂两会期间接受了《今日说法》“小撒探会”记者撒贝宁的专访,并应邀写下了他的2011幸福公式:2011+劳动技能提升=幸福。郭省长解释: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就业之本是技能。提高劳动技能,就能就业,就能富民增收,进而提高劳动者的幸福指数。
对此,毕新忠深表赞同。他认为作为企业员工,劳动技能的提升可以直接带来薪酬、社会地位的提升,也才能提升幸福感。如果没有劳动技能的提升,谈待遇提高、实现体面劳动和提升幸福感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个没有技能的农民工,出去打工一天的工资大概是三十到五十元,如果是一个掌握了技能的人,一天的工资大概是一百元。因此掌握技能的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在企业里也一样,一个高技能人才薪酬收入比普通员工高40%以上。而各地出现的“技工荒”,“十万年薪”招不到技能人才的消息频现报端等也更加凸显了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如今,一些企业囿于成本高企的现状,大范围、大幅度涨工资并不现实,而是每年随着员工个人技能的成熟和发展,工资得到一定提升。因为所有员工都涨工资就相当于没涨,起不到激励员工进一步发展的作用,因此涨不涨工资主要还是要看个人的水平和技能,这样相对比较公平。
现在,我国GDP在上升,人们的幸福感却在下降。对此,工人技师牛军说:“企业员工要想感受幸福,首先是要被得到认同。而得到认同,个人的技能提升非常重要。”他表示,作为企业,照顾员工感情很重要,除了有一定的工资作保障外,还需给予人文关怀。就是要做到“三个留人”,即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虽然有规定,企业应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2%作为教育经费,但这笔“专款”不是没有提取或足额提取,就是被挪为他用。当前,由于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不足,一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便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了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
牛军表示,作为企业管理者要认清这样一个道理,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所需的成本,大大低于提高企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成本,而由高技能人才创造的价值则是技能培训投入成本的很多倍。
当前,加强职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已经迫在眉睫。工人技师范力希望企业管理者要更多地支持一线职工参与技能培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解决职业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为企业培养一大批“货真价实”的技能人才队伍。同时要建立健全文化设施,积极组织适合员工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建设“职工书屋”等,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不断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说到职工对未来幸福感的期待,范力略加沉吟地表示:“只有职工技能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企业做得更大、更强了,职工待遇提高、实现体面劳动才有了坚实的基础,职工的幸福感才能水涨船高。” |